2月9日下午,“中职中德国际合作十年实践”教学成果研讨会在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图文楼613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江苏省宿迁技师学院科研处陆星主任主持,邀请了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南京凤凰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10所院校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和总结中德国际合作十年实践的丰硕成果,分享宝贵经验,探讨双元制本土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学院党委委员马文峰、办公室主任仲恺、教务处主任张峰、电气工程系主任杨仓军以及相关院校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回顾十年合作历程,展望未来发展
会议伊始,学院党委委员马文峰致欢迎辞。他强调了中德教育合作的重要意义,回顾了十年来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在教学实践中的携手共进与创新发展,并对为合作付出努力的各方表示了衷心感谢。企业代表张俊总经理在发言中表示,企业高度重视与学校在中德教育领域的合作,期待未来继续深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教学成果展示:十年耕耘,硕果累累
在教学成果研讨环节,我校电气工程系主任杨仓军通过PPT全面展示了宿豫中专中德国际合作十年间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技术认证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杨主任指出,双方共同开发了16门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特色的优质课程,推进了28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在师资培养方面,累计派遣12名中方教师赴德培训,并邀请8名德方专家来华讲学,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
校际经验分享:双元制本土化的创新实践
随后,各校代表结合自身实践,围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成果展开了深入交流。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主任赵春辉分享了该校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教学标准的经验,学生德国技能考试认证通过率提升了30%。科研处副主任梁道怀则介绍了该校“双元制”本土化课程开发的创新路径,特别是与德资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实现了“工学交替”模式的全覆盖。
江苏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机电系主任陈爱午分享了学校基于双元制本土化的“三全六实”教学模式改革,凝练出“六有引领、六合同步、六双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教研室主任邓玉良则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德国职业技能认证,该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口就业率超过95%。
企业代表周工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对中德合作培养的人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的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能力提出了新的期望。
数字化与资源共享:未来合作的新方向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中德合作的重要延伸,建议进一步深化资源共享机制与跨校合作模式。各学校秉持开放、创新、共享的理念,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携手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
总结与展望: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马文峰委员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为中德合作教学成果的凝练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校将整合资源、深化协作,力争以高质量成果展现中德职业教育的示范效应。校际合作还将进一步拓展至产教融合、数字化教学等领域,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结语:新起点,新征程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中德国际合作十年实践教学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双方在教育领域深化合作的新起点。它为学校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校校、校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德国际合作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邵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