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心田,红色基因代代传。射阳县临海镇创新打造“三个课堂”体验式党课体系,将传统理论教育与实境教学、沉浸体验有机结合,在田间地头播撒信仰种子,于红色专线追寻初心印记,以情景剧本激活红色基因,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实效。

“种子课堂”播撒红色希望

春耕时节,临海镇将学习的阵地延伸至田间地头,打造别具一格的“种子课堂”。在临海镇东兴社区唐为俊的百亩蔬菜大棚里,青少年们走出教室,亲近泥土,以“田间课堂”的新形式,播撒“红色种子”。

种田能手唐为俊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识别各类种子,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与种植技巧。孩子们将承载着革命诗词的“红色种子”埋入沃土,同步播撒的还有新时代的农业科技知识。“劳动最光荣,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将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他人的辛勤付出,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这种“农事体验+红色传承”的教学模式,让青少年们在躬身稼穑中读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刻内涵。

“巴士课堂”串联红色之路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临海镇精心开发红色教育“巴士课堂”,挖掘了15处红色地标,开启了一段段触动人心的红色寻访之路。在五垛庄新四军三师师部旧址聆听“铁军东进”的铿锵足音,于中五社区兵工厂遗址触摸“土法造枪”的创业智慧,站在宋公堤与华成堤交汇处感悟“民心工程”的历史回响。

在巴士课堂里,车内,专业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一段段历史故事在车厢内回荡;车外,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旧址一一映入眼帘。车内讲解与车外景观完美融合,让广大党员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情景课堂”激活红色细胞

为了让青年党员更深入地参与到红色教育中,临海镇大胆创新,推出沉浸式红色教育情境剧本,借助当下流行的“剧本杀”社交形式,打造“情景课堂”。在《盐阜大众报》旧址内,青年党员们正通过“剧本杀”形式穿越时空:有人化身战地记者撰写“号外”,有人扮演地下党员破译“密电”,还有人挑起后勤队长的扁担体验支前艰辛。

临海镇依托辖区内红色遗址开发的《战地伉俪 烈火青春》《阿英在华城》《黄海前哨》等原创剧本,让理论学习变成“角色代入式”的实境推演。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课者”,而是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讲课者”,在角色扮演中深刻理解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这种沉浸式教育已培养出20余名"90后"红色宣讲员,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党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体验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个课堂’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让不同年龄段的党员群众都能找到情感共鸣。”临海镇党委组织委员刘佳佳介绍,该镇正着手开发“精品红色地图”,让更多党员群众们能身临其境体验“四史”教育新场景,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新活力。(张同祥 金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