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短短20天,我省368项非遗活动实现销售8.3亿元 ——

  非遗闹春,“点睛之笔”成就“吸金之旅”

  桃花坞木版年画 本报记者 余萍 摄

  泰伯庙会

  连云港市连云区举行舞狮活动。 王健民 易敏 摄

  宿迁市宿城区新盛老街 徐瑞 摄

  过完元宵节,春节便圆满落幕了。这个春节,乘着申遗成功的东风,非遗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各项活动、技艺展示均引来超高人气。

  记者昨日从省文旅厅获悉,从1月23日(南方小年),到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省文旅厅推出2025年“水韵江苏·非遗贺新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共368项,线上线下举办活动4584场次,参与人次4560万,实现销售额8.3亿元。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精彩纷呈的非遗活动成为全省各地春节活动的“点睛之笔”,为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最“土”庙会,成了最“潮”民族风

  徜徉南京夫子庙,感受秦淮灯彩的流光溢彩;漫步苏州古城,聆听苏州评弹的婀娜婉转……这个春节,带上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非遗之旅,成了不少人的新选择。

  年画灯彩、舞龙舞狮、特色美食……步入苏州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园,游客仿佛进入了非遗“大观园”,现场喜气洋洋、热闹非凡。1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主会场活动在苏州启动。全国18个省(区、市)、2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苏州,开展600多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吸引市民游客1000多万人次参与其中。

  南京秦淮灯会、无锡泰伯庙会、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春节申遗的重要组成内容。今年,南京秦淮河畔再度华灯绽放,设计团队通过传统花灯灯组、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以及NPC互动表演的方式,重现“十里秦淮灯火灿”盛景,令百万市民和游客陶醉忘返。

  “正月初九拜泰伯,稻谷多收一二百。”2月6日,大年初九,2025泰伯庙会成了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也是吴地人最期盼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泰伯庙会起源于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在历经社会变迁后,逐渐发展成为融祭祀仪式、民俗巡游、非遗展演、传统技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间集会活动。今年的泰伯庙会,舞龙舞狮、打莲湘、挑花担等一系列传统民俗表演轮番上演,捏面人、剪纸、惠山泥人制作、锡绣等众多非遗同时亮相,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今年73岁的黄杏珍已是第8次参加泰伯庙会民俗巡游,她激动地说:“今年的泰伯庙会比往年更热闹,更有年味儿!以后我还会继续参加,为宣传非遗尽一份力。”

  伴随春晚“无锡时间”的精彩表现,泰伯庙会举办地无锡梅村也一跃成了今年春节的热门旅游打卡地。据统计,春节假期,梅里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135万人次。非遗游不仅吸引国内游客,更让入境游的外国游客流连忘返。随着中国全面放宽并优化过境免签政策,逛庙会、赏非遗成了外国游客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绝佳方式。边走边逛,美国游客Amy和Roger一脸兴奋:“参加这样盛大的庙会太幸运了,它一定会成为我们中国之旅中最独特、最难忘的记忆!”

  文化场馆赏非遗,

  解锁新春新玩法

  除了体验赏花灯、赶庙会等传统非遗项目,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走进“文化场馆过大年”,解锁不一样的年味。

  “扬州雕版印刷有什么独特之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非遗展示区入口处人头攒动,3D数字人正与游客们开展实时交流互动,不仅对展示季的情况如数家珍,面对游客的随机提问也能作出回答。节日期间,“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七号非遗展厅迎来了扬州非遗专场,扬州剪纸、雕版印刷、扬州评话等30余项扬州特色非遗项目集中展示,观众不仅近距离欣赏江苏非遗技艺,更是将心仪的非遗好物带回了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1月31日一天,展厅就接待游客2.2万人次,场面十分火爆。

  春节期间,在江苏各地推出的主题展览上,与生肖蛇相关的非遗元素,备受观众喜爱: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灵蛇迎春 巳巳如意——‘2025我们的节日’乙巳蛇年生肖贺岁展”、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的“巳巳新年文化庙会”、扬州非遗珍宝馆的“蛇么都有”春节非遗体验活动、江苏省美术馆“喜至庆来——江苏省美术馆乙巳迎春特展”……一场场非遗艺术特展如约而至,为年俗年味上新增色,赋予春节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据悉,今年春节期间文博场馆共举办近200项跨年展、500余项主题活动,52家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16家推出夜游项目。春节期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把“水韵江苏·精彩非遗”迎春展活动办到北京江苏大厦,为首都市民带来了一场江苏非遗盛宴。从细腻精美的苏绣到古朴典雅的宜兴紫砂陶,从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到巧夺天工的东海水晶,从生动灵气的惠山泥人到绚丽多彩的南通扎染……展览精心挑选了江苏省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富有美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集中呈现江苏非遗的技艺之美、文化之美、智慧之美。

  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活动在江苏各地全面开花:2025年龙窑过大年活动在宜兴丁蜀镇拉开序幕,市民游客与紫砂爱好者共赴“泥土与火焰的千年之约”;淮安府衙引入传统戏曲,生动再现明代府衙风云,河下古镇举行鱼灯巡游、水上打铁花、踩高跷等非遗表演,浓浓的年味弥漫整个古镇;以“蛇舞栟茶·千年等一回”为主题,将舞龙、杂技、魔术等非遗项目融入民乐演奏、花船演艺,吸引近40万游客纷至沓来,栟茶镇一跃成为南通蛇年新春的热门旅游打卡地。

  非遗年货“卖爆了”,文旅消费节节高

  大年初九,阳光明媚,无锡南长街的非遗市集上,春晚无锡分会场非遗产品——“乙长福”“巳有禧”的制作者周璐正忙着调整展品位置,把憨态可掬的惠山泥人放在了最显眼地方。果不其然,摊位前很快围拢起一圈游客,惠山泥人成了大家争相购买的“爆款”。周璐告诉记者,以惠山泥人代表形象阿福、阿禧为原型设计的春晚“福禧泥人”亮相后,订单就像雪片般飞来,生产车间节前天天加班,周末也在“连轴转”,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3个月后。

  依托春节的“流量”效应,精彩纷呈的非遗活动正有力地促进文旅消费。从1月23日开始,截至2月4日,无锡推出“跟着春晚逛无锡·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非遗产品及周边衍生品实现销售额近1.9亿元。

  香酥可口的泰兴黄桥烧饼、鲜美多汁的靖江蟹黄汤包,也在春节期间“卖爆了”。据统计,泰州春节期间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近3000万元,27家非遗工坊的销售额较去年增长10%以上。扬州举办2025非遗年货嘉年华、“民俗迎春、趣玩非遗”春节非遗市集等展示展销活动20余场,富春集团、裔家牛肉、黄珏老鹅等非遗企业线上线下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实现非遗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各地举办45场年货购物月和非遗大集,同时遴选出了100件“非遗好物”,让大众在欢庆新春的同时,深入了解和体验江苏非遗的魅力。

  传统与新潮交织,线上与线下融合。在春节的浓郁氛围中,江苏非遗也成为屏幕上的“显眼包”。除夕夜,李子柒将扬州绒花、南京云锦“穿戴”于身亮相总台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节目,惊艳全国;2月1日,苏绣、江南丝竹、苏州评弹、六合民歌鲜花调、青铜失蜡铸造技艺、徐州香包、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绒花制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以及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10个江苏项目集体亮相2025年非遗晚会,为观众带来一场独具水乡风味的江苏非遗盛宴。“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视频直播活动中,全省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年俗,吸引大家“云端”体味浓浓年味。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江苏各地共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上传相关视频5000余个,开展直播300余场。

  总有人问,什么是年味儿?新时代的“年味儿”,其实早已超越物质的丰盈,而是向着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升华。当非遗与春节相遇,年味越来越浓,文化味越来越足。而透过非遗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气腾腾、活力满满的中国。(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