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张家港。一天之内,位于高新区(塘桥镇)的东渡人才港正式启用,总投资10亿元的立万精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在保税区开工,计划年产420余万件新能源热管理系统部件的朗信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经开区(杨舍镇)签约。今年一季度,张家港拟投产、开工和签约项目合计186个,总投资887.73亿元。
“开工即满弓”,近期召开的张家港“新春第一会”,再度明确今年的工作主题是“发展优势提升年”。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张家港将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早、抓紧、抓实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发展优势,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新征程上,打好“优势牌”,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张家港基于现实考量作出的战略抉择。当前,县域竞争愈发激烈,处于产能爬坡、经济提速“关键期”的张家港深知,只有用好、放大自身优势去闯、去拼,才能激发出更强发展动能。
张家港的优势在哪里?港口无疑是其中之一。张家港把港口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编制《张家港港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从政策支撑、转型升级、功能提升等方面入手,把港口发展和产业、城市、大交通结合起来,推动港口和重点产业深度融合。
1月8日,张家港港至秘鲁钱凯港的件杂货直达快航班轮航线开通,中远海运特运“长安城”轮装载48897吨工程车辆和物资,从这里起航。去年,张家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其中外贸进出口运量7150.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11.2万标箱,同比增长10.3%。
工业是张家港最大的“看家本领”,是经济发展的“定盘星”。目前,张家港拥有1.7万家工业企业、1660家规上工业企业,产业集聚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放大这一优势,张家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瞄准冶金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纺织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新能源、先进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经济4条新兴领域产业链,实施“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5个千亿级、若干个百亿级产业创新集群。
优质项目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去年,光束汽车生产整车7.3万辆,产值达130亿元,带动汽车制造行业产值增长55%;天兵科技荣获全球独角兽、获评姑苏重大创新团队,实现港城“零的突破”……
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顾晓东说,张家港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优存量、全力拓增量,持之以恒招大引强、培优育强,推动产业加速成长、集群成势。
循“新”出发,一手抓项目,一手抓创新。当前,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该市积极谋划“张家港市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建设”,聚焦制造业、政务、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挖掘场景应用需求,开展行业及垂类创新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建立。
瞄准人才这一创新核心要素,去年底,张家港推出系统重构后的“1+1+N”人才新政,发布港城人才服务“一键达”线上平台,释放出更大力度集聚人才、服务人才的诚意。同时,打造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海外人才联络站,建设东渡、凤凰智慧城等人才公寓,为人才创业发展消除后顾之忧。
“您有梦想,我有舞台。您只需要一个背包,其他‘包’在我身上。”假期返乡青年学子、来港探亲人才等路过张家港高铁站、高速路口时,就能收到这条“问候”。
目前张家港拥有各类人才创办企业1209家。人才纷至沓来,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最强大脑”。把一根根盘条拉到头发丝粗细,是永钢集团优钢事业部产品研发主任工程师刘荣专注研究的课题。“帘线钢拉拔成丝,对钢材的纯净度、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强度等均有极高的要求,即便很小的缺陷,也能导致断丝。”刘荣带领小组开展高级别帘线钢研究,重新设计炼钢连铸工艺、轧制工艺、下游加工工艺,最终研发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张家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眼下,这个文明“老典型”正以高水平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为目标,提升群文工作质效,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在张家港,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拔节向上”。拥有江苏县域最大强村群体的张家港,持续深化改革,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做大强村军团。去年,该市实施79个片区项目,建设20个农文旅精品示范村、5条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带,实现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803万元。(李仲勋 宗志鹏 徐瑞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