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们是涟水县公安局。根据市民反映,您店前的喇叭已造成噪音扰民,请立即关闭!”2月18日下午2时左右,涟水县状元府小区某水果店门前,一架警用无人机正悬停在上方向店主“喊话”。原来,涟水县公安局接到市民报警称,状元府小区楼下的水果店长期使用高音喇叭,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接到指令后,该局涟州路无人机场立即操作无人机,前往事发地进行空中喊话。这是涟水县公安局“低空警务”提升新质战斗力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涟水县公安局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将无人机应用作为纵深推进现代警务实践的主要抓手,创新推行警用无人机“低空警务”机制,结合全县治安实际,部署7个无人机场,加快推动无人机应用融入警情处置、应急处突等一线警务实战,确保低空警务全面赋能,着力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

  立体防控的“空中猎鹰”。该局围绕辖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通过无人机平台可预设航线、必巡点、喊话点等任务,无人机根据任务设置自主作业,科学设定巡逻航线、巡逻时间,对人、车聚集等情形自动识别、预警推送,与地面巡逻警力形成“空地一体”的巡防格局,达到巡逻防控主城区全域覆盖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见警率、见机率。

  应急处突的“空中尖兵”。该局充分发挥警用无人机高空视野广、机动能力强、飞行速度快等优势,常态融入日常接处警工作。对噪音扰民、街路面纠纷、轻微交通事故等警情,在派出警力赶赴现场的同时,警用无人机从无人机场升空,迅速到达现场介入警情处置,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警情状况。通过搭载高倍变焦相机、红外相机、喊话器等专业负载,无人机开展空中拍摄取证、喊话劝解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处警实效。

  服务群众的“空中管家”。该局深挖无人机在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功能优势,积极探索“便民+宣防”服务,将禁燃禁放、防溺水、消防安全等知识“空投”给市民,并在地形复杂、植被茂盛区域开展走失人员搜救等工作。

  截至目前,共运用无人机开展低空巡防3079次,飞行距离21425.59km,飞行时间613小时,参与接处警1600余起,应急救援90余起,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涟水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汪克军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无人机+警务’的‘低空警务’新模式,不断完善‘警用无人机’科技应用场景,以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保障辖区社会治安持续平安稳定。”(周培雷 朱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