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下午,扬州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暨“运河思政·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启动。该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物局指导,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教育局、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共同主办。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顾月华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全省各地各高校更好聚焦“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这一主题,深入开发系列精品课程;更好培养培训,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师的实践锻炼,培养一批示范性、引领性强的思政课教师,推动博物馆资源更好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好协同联动,探索开展校馆结对共建,联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具有本地本校本馆特色的思政课品牌,努力推动江苏思政课建设迈上更高台阶。

  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表示,扬州是一座传承与创新并进的城市,启动扬州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暨“运河思政·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既是全市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也是联通全市博物馆、史志馆、图书馆、革命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持续丰富和拓展“运河思政”品牌内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活动现场发布了扬州市“运河思政·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首批博物馆、纪念馆榜单,共85家单位入选;来自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京华梅岭中学、邗江区实验学校、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的6个团队被聘为扬州市“运河思政·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首批导师团队。

  “通过沉浸式、探索性的展教结合,有效打破课堂边界,激发学生探索欲,更能让学生探源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扬州市“运河思政·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首批导师团队代表仇清泉表示。

  启动仪式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扬州文史专家华干林、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运河文化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秦宗财带来了精彩的“博物馆说”,为更好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汇聚馆校联动合力、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打造“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提供了新思路。

  “很丰富、很生动,让我们深刻理解‘舟楫同渡’背后的生态智慧与协作精神,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邃,中华文明的辉煌。”这堂大运河畔的思政课让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八年级学生杜思源深有感悟。(李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