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鱼游浅底、翠鸟争鸣,好山好水好生态。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江阴桃花港湿地保护小区内迎来了成群候鸟在此翩跹、觅食。近年来,江阴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自然生态持续改善向好,前来越冬的候鸟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加。
日前,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AI+人工”对桃花港湿地保护小区越冬鸟类开展监测,结果令人惊喜:监测系统捕捉到了“鸟界国宝”国家珍稀濒危鸟类东方白鹳的身影,发现了“三有”保护鸟类14种1525只、江苏省重点保护鸟类13种1517只,创下该区域近年单次观测珍稀鸟类数量之最。这份“越冬鸟类户籍册”不仅充分反映了江阴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更成为江阴以“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用绿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注脚。
“长江如带绕城偎,四野青屏锦作堆。”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江阴自古水网密布、舟楫栉比,其崛起发展不仅得益于通达的水环境,更离不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迈向“5000亿之城”的征程中,江阴始终坚持把生态视作“最具显示度的闪亮标识、最具竞争力的宝贵财富、最富创造力的发展环境”,探索生态颜值与发展价值互融共促的好路径。
守好绿水青山 共筑美丽家园
都说生态资源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在“5000亿之城”再出发的新征程上,江阴守好并筑牢城市生态家底,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造得更大。
“以前,锡澄运河边上全是窑厂,整天乌烟瘴气的,生产废水排进河里,把河道都污染了,我们都不敢靠近河边。”月城镇江家村村民朱建强说,这几年,锡澄运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不管是朋友来家里做客,还是亲戚到访,我都会热情邀请他们到运河边走走。大家一起在小游园里欣赏绿植,放松休憩,看着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畅想一下未来的美好生活。”
月城集镇区位于锡澄运河西岸,之前,因雨污分流不彻底,锡澄运河的水质受到影响。2024年,月城镇率先完成了集镇区2号、3号区块提质增效工程,有效提高了集镇区生活污水收集率。“江苏省污染防治攻坚相关文件要求,通江二级管控支流的总磷年平均浓度到2025年全部达到0.2mg/L以下,所以我们启动了综合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后,月城镇的污水处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月城镇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副主任顾建庆表示,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用,将为区域内锡澄运河的水质再增加一道净化屏障,“集镇区提质增效+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双管齐下,确保锡澄运河月城段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江阴北倚长江玉带,南濒太湖明珠,域内河网罗织,纵横河流1007条,水域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近年来,江阴以水环境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恢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抓手,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全市河湖面貌进一步改善。2024年,江阴制定通江及入湖河道水质提升“1+10”行动方案,整治涉磷涉酚企业2129家,推进128家重点行业企业雨排口规范化建设;编制城镇污水专项规划,推进厂网一体化,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新建生活污水主管网78公里、修复180公里,完成48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5个。截至目前,江阴已累计建成美丽幸福河湖517条,一条条不断“迭代升级”的河道,流淌出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碧水保卫战”让江阴一江碧水长流。江阴连续4年实现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9条主要通江河道水质更是首次全部达到Ⅱ类,江阴段总磷浓度0.066mg/L,创历史最优。
重现绿水青山 共赴金山银山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考察时强调,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碧水静流,青山无声。江阴一方面狠下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沿江污染企业全部清退,另一方面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进而实现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出价值。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江阴作为江苏省千亿级纺织服装基地之一,印染这一产业必不可少,可污染和环保的矛盾也因此逐渐显现:原先江阴全市印染企业占地5450亩,废水排放占全市的62%,但产值仅占2%。如何在控污的基础上,留住纺织工业上的重要一环?
让印染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综合治污能力,是江阴给出的最佳解答。自2023年起,江阴高标准制定印染园区清洁生产标准,组织引导徐霞客、长泾、华士、周庄4个印染集聚区,江苏申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红柳床单有限公司、江阴红嘉印染有限公司和海澜集团江阴市金汇毛纺织厂(江阴恒泰隆毛纺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企业整体推进清洁生产审核。截至目前,全市印染企业已完成关停33家、签订入园协议110家。
徐霞客镇印染创智园一期先导区目前已有13家印染企业入驻,引进先进智能染色机206台、定型机5台,实现了传统印染产业的华丽转型。江阴天香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炫均欣慰地说:“过去,大家一提起印染企业,总是联想到垃圾遍地、气味刺鼻。但现在,如果你来我们新车间看看,就会发现这里丝毫闻不到刺鼻气味,地面干净得能照出人影。印染企业终于迎来了新的‘春天’。”
陈炫均经营的印染企业,是徐霞客镇16家印染企业之一。江阴启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后,他积极响应号召,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8亿元建设印染集聚区项目。“一期项目仅占地53亩,全镇16家印染企业集聚入园后,亩均税收将增加到50万元。”陈炫均介绍,现在印染的很多关键步骤都采用了全自动化设备,不仅能耗低、质量佳,还减少了工业污染,是一件“双赢”的事。
绘就绿水青山 点亮百姓“绿意”
城市一抹绿,百姓身边福。行走在江阴的大街小巷,市民不难发现,城市绿地变多了,精致小景变美了,畅行步道变长了。“从我家出门,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公园、步道,‘出门入园、推窗见绿’照进了现实。”家住虹桥南路的市民乔玉敏原本居住在商住楼,小区缺少绿地是她一直以来的憾事,没承想,城市“向绿行”让她的家“搬进了”大公园。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越来越滋润,大家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前这里是一块闲置地,既不好走,也不美观。没想到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了‘燃气智安’主题公园。我每天都会来这里散步几圈,感觉特别惬意。”西园一村居民季京鸣对家附近的口袋公园赞不绝口。
开放共享的绿色空间是激活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针对原有绿地景观单调、功能单一等先天不足,江阴因地制宜,通过增设施、强生态、加主题等方式进行优化提升,满足居民对开放空间中绿色、生态、健康、艺术的多元需求。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46个“江小澄”口袋公园,总面积达23.7万平方米,总投资为8576万元。
在江阴,不可多得的“山水资源”正加速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这些年,江阴用足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通过彰显农村“土气”、巧用乡村“老气”、焕发农民“生气”、融入时代“朝气”,全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婚庆圣地祝塘石堰、诗意稻田陶湾村、农文旅教一体王家村等28个“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相继建成,其中10个村庄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各具韵味、各美其美的村庄犹如一颗颗明珠嵌进江阴版图,令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24年,我们以建设省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为契机,协同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印染行业先立后破,钢铁行业升级改造,化工行业管理提升,生态环境县域示范60项重点工程项目,完工41项、在建19项,进一步夯实江阴发展的绿色基底。”江阴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志强表示,新的一年,江阴将突出县域示范的绿色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开展印染园区一证式管理,深入推进环境经济政策创新,对标江阴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未来产业,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迈上“5000亿”台阶,江阴将继续逐绿而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精准开展综合治理,全力夯实生态基础,奋力交出生态文明建设新答卷。(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