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大地,万物复苏。在射阳县临海镇二垛社区的周纯海家庭农场里,400亩何首乌种植基地奏响春耕进行曲。2月20日,数十名村民在田间整齐列队,随着农具起落,一粒粒饱满的何首乌种苗被精准植入沃土,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
“科技种田要像绣花般精细。”农场主周纯海介绍道。在何首乌播种前,工人们在大棚里正运用独创的“三防种植法”:通过营养土覆盖技术构筑“保湿层”,采用人工精选确保种苗纯度达98%以上,运用芸苔素与多菌灵科学配比实现病虫害防治。这套融合传统经验与现代农技的种植体系,让何首乌成活率提升至92%,较传统种植增收30%。
田间地头的火热场景,正是“家庭农场+农户”联农带农机制的生动实践。65岁的村民王秀玲手指翻飞间,已完成1000余株种苗分拣:“守家带孙两不误,日结工资80元,这‘银发经济’着实暖心。”像她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在种植旺季可达50余人,年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小药材已成致富金钥匙。”二垛社区党总支书记徐金标掰着指头算账:通过“订单农业+技术托管”模式,农场带动周边21户农户发展标准化种植,统一种源、统一技术、统一收购,实现增产增收。
春播的何首乌将在金秋迎来首季丰收。站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周纯海眺望着连片大棚:“我们要打造从种植到初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让中药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千金方’,带领更多群众增产增收。”(周亚楠 张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