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儿童医院和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联手,共同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他们凭借精湛医术与无畏勇气,成功从死神的冰冷指尖夺回一名刚出生的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小患者的生命。
艰难孕期迎来新的期盼
2024年7月9日,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的遗传咨询门诊迎来了一位神色匆匆、满脸愁容的准妈妈 —— 石女士。她的双手不停地比划着,眼神中满是焦急与忧虑,仿佛在急切诉说着内心的不安。原来,石女士今年30岁,和丈夫一样,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这是她第二次怀孕,家中的大女儿活泼可爱,却也是听障人士。此次怀孕近3个月,腹中胎儿的健康状况成了全家人心中沉甸甸的大石头。
遗传咨询门诊的医生们耐心地与石女士通过纸笔交流,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解答。孕中期,详细的检查有条不紊地展开。然而,命运似乎又一次和这个家庭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排畸B超的结果犹如一记重锤:胎儿右心室偏小,三尖瓣发育不良可能性大,还伴有肺动脉狭窄。
经过深思熟虑,一家人怀揣着忐忑与坚定,决定勇敢地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在医院产科团队和胎儿医学团队全方位、全孕期的悉心守护下,与儿童医院提前沟通,双方专家仔细评估,做好充足准备,确定了择期手术时间。2025年1月6日,欢欢——这个承载着全家希望的小天使呱呱坠地。
可喜悦如同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仅仅数分钟后,欢欢的血氧指标急剧下降,小脸瞬间变得灰暗无光,呼吸急促而费力,口唇也泛起了青紫。儿童医院第一时间接手,以最短的速度启动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机制,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拉开帷幕。
毫米窄径迎接全新挑战
市儿童医院心外科的张伟团队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欢欢的病情远比想象中棘手——重度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这使得孩子严重缺氧,生命全靠一根随时可能闭合的动脉导管维系,一旦导管闭合,死亡的阴影将瞬间笼罩。
两院专家紧急商讨,片刻后,一场生命救援方案迅速敲定:一边全力进行现场生命支持,一边由儿童医院派出急救转运车,将欢欢护送回院进行后续治疗。
被转运至儿童医院的欢欢,情况愈发危急。心脏彩超清晰显示,她右心室的血流无法正常进入肺动脉,动脉导管闭合风险一触即发,肺部供血随时可能中断,每一秒都在与死亡擦肩而过。医院先心病救治MDT团队迅速集结,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等专家齐聚,围绕欢欢的病情展开激烈讨论。
张伟深知,手术是唯一的希望,早一刻手术,就多一分生的可能。但摆在眼前的难题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刚出生的欢欢体重有7斤多,心脏不过鸽蛋大小,手术涉及的肺动脉瓣环直径更是只有6.2mm,细如几十根头发丝。
“救,还有希望;不救,孩子随时都会离去。再难,我们也要上!”张伟望着充满期盼的家长,内心坚定如磐,毅然决定放手一搏。
医院迅速开放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吸氧、心功能支持、内环境稳定……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与此同时,专家团队为欢欢量身定制了一套周密详尽的手术计划,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与模拟。
1月18日,手术室内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张伟戴上2.5倍的放大镜,利用食道超声技术精准定位手术区域。随后,他小心翼翼地置入直径仅 7mm 的球囊导管,开始对狭窄部位的肺动脉瓣进行扩张。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精细化操作,汗水湿透了张伟的后背,终于,手术成功的消息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穿透了阴霾。这是常州首例新生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手术。“从去年开始,市卫健委要求我们和儿童医院加强优势互补,构建产科、儿科专科联盟,建立标准化救治体系与转诊机制,目的是切实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这次欢欢的成功救治就是得益于专科联盟下,两院的深度联合与资源共享。”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副院长石中华说。
爱心基金解困境
术后的欢欢,缺氧状况逐渐改善,小脸慢慢恢复了红润,呼吸也变得平稳而有力,医务人员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然而,欢欢的父母却依旧愁眉不展。
原来,这个特殊的家庭仅靠年迈的奶奶打零工维持生计,经济拮据不堪。虽然孩子的命保住了,但高昂的治疗费却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护士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情况,将问题反馈给了张伟。
其实,张伟早就将这一家人的艰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主动找到奶奶,手把手教会她为欢欢申请了“常爱童心”公益项目救助基金。在医务人员的热心帮助和基金的有力支持下,一家人的负担大大减轻,终于可以放下心头的巨石,安心地为欢欢治疗。
2月20日,阳光格外明媚,是欢欢康复出院的日子。奶奶抱着健康红润的欢欢,心里百感交集。她拉着张伟的手说:“谢谢你们,这么多专家为了我们孩子操碎了心,这份恩情,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不会忘!”(杨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