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发布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 系统构建“三纵三横三门户”总体格局
《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近日发布,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江苏首部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标志着我省在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作为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规划》是对省国土空间规划在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布局的补充与细化。江苏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954公里,是共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出海门户,沿海滩涂等海洋资源禀赋独特。此次编制的空间规划明确对我省管辖海域的功能划分,其中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合计占比超三成,以保护为主,原则上限制开发性、建设性活动以及人为活动;海洋发展区占比近七成,将合理布局渔业、旅游、交通运输等涉海产业,统筹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规划》涉及海岸带及海洋空间部署、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布局、人居环境等诸多方面。构建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发展总体格局,统筹落实多重国家战略,有效衔接陆域海域空间布局,系统谋划构建海岸带地区“三纵三横三门户”发展总体格局。“三纵”,即临海城镇特色带、沿岸综合发展带、近海生态保育带;“三横”,即沿东陇海线发展轴、沿淮河发展轴、沿江发展轴;“三门户”,即连云港“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港、盐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规划》立足资源禀赋、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大陆自然岸线”保护任务,提出“空间布局协调有序、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利用集约高效、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监管能力大幅提升”总体目标。
《规划》将管辖海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海洋发展区3类一级海洋功能区,将海洋发展区细分为渔业用海区、交通运输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游憩用海区、特殊用海区和海洋预留区等6类二级功能区,极大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海岸带及海洋空间管控精准度,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规划基础和科学依据。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本地区资源环境禀赋差异和产业发展基础,突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省一盘棋”要求,通过提升海岸带土地、岸线、海域和海岛资源的配置水平,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优化调整近岸海域产业布局,拓展利用深水远岸发展空间,发挥沿海城市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新发展格局。(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