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要围绕社交媒体做汽车用品、生活家居、时尚产品类的跨境电商,虽然去年是我们第一年创业,但商品出口数量实现高速增长,每月增速都在30%以上。”南京吉姆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叶瀚介绍,了解到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芯科跨境电商产业园有更多、更好、更专业的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后,他们于2023年底启动该创业项目,公司成为较早入驻园区的一批企业,之后越来越多业内生态合作伙伴也被吸引,园区形成“组团式”发展的产业生态。目前江北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0多家,集聚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跨境电商企业,产业园内的上下游链路逐步补足,创新动能在此不断迸发,2024年园区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额超8亿元。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跨境电商企业出海的重要阵地。走进芯科大厦,一楼大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出海产品”,从优质钢材、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制造产品,到美妆、穿戴甲等时尚产品,令人目不暇接;9楼的共享直播间面向海外直播。
“当下,跨境电商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产业转型的新业态,但对不少企业来说,受制于投入高、推广难以及对相关政策了解不透彻等因素,品牌出海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针对这些困境,产业园为企业打开方便快捷的出海之路。”江北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相关负责人高阳介绍,在这里,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保姆级”服务,如在全球主流平台开店、运营培训、独立站建设、海外物流方案、跨境支付和一站式出海合规等全程服务指导和资源共享等。企业从入驻到第一批货出海,最快只需一个月。
产业强则园区强,产业兴则园区兴。以产业为基,江苏积极布局园区经济,成为全国兴办开发区时间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效益最优的省份之一。主导产业布局,是江苏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也是吸引外资和外商青睐的“制胜棋”。
从1984年昆山自费兴办开发区走上“昆山之路”,到1994年中新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再到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江苏开发区在一次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大步向前。
劳施保施是一家从事电磁阀和液压泵研发生产的隐形冠军企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增加,该公司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建立中国研发生产总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劳施保施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这里有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为企业与中国客户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从引进爱立信、菲尼克斯等企业,到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龙头企业先后带来140多家汽配企业,再到顺势承接国电南自、航天晨光等制造业大项目,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线,相继引入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项目,形成了以新型电力系统、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体系。
放眼全省,江苏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产出的重要引擎。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2023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综合排名前30名中,我省共有9家国家级经开区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苏州工业园区稳居第一,实现“九连冠”。
园区经济已占据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截至目前,江苏经国务院、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共15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省50%的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
2025年,江苏如何继续做强园区经济?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推动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加快实施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等项目”“完善开发区评价体系,提升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发展水平,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开展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加充足的开放后劲和创新动能”。
2024年11月,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苏州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引领。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锚定这一总目标,苏州工业园区继续当好“探路者”和“先行者”,今年将围绕落实中新自贸协定、数字贸易合作试点等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实施64项年度改革任务,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系统集成改革,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洪叶)
【观察】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省产业园区应抢抓机遇,深入实施“二次创业”行动,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力量——
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标杆,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在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瞄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以高水平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为重点,构筑开放发展新动能。用好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政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在江苏布局总部经济、功能性机构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先导,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大模型场景示范和产业化应用,着力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加快产业园区数智化建设,牵引高能级算力经济发展。
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关键,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建设产业园区创新核心区,搭建全链条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率先探索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体系和先行示范区。
以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大向园区放权赋能力度,加快建立市场化开发运营体制,实行差异化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工业用地储备滚动机制等。(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研究院院长 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