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主力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印发《深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护交通运输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二条措施”),并启动“企业观察员”选聘计划,以制度创新推动政企沟通“零距离”,以法治温度护航民营企业“加速跑”。
政策先行:十二条硬核举措,打造法治“护身符”
据了解,十二条措施包括健全制度体系、优化服务保障、规范执法行为、创新监督机制等方面,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亮点多多:
审慎执法有尺度:首创“经济影响评估”机制,对涉企案件实行“先评估后执法”,严禁随意扣押经营性资产,让企业“边整改边经营”;
裁量优化有温度:动态更新行政处罚标准,推行“首违不罚”“无过错不罚”,让执法既显力度更显温情;
政策制定有准度:重大涉企政策出台前必开听证会和设置过渡期,清理隐性“不平等条款”,确保政策“一碗水端平”;
智慧监管有精度:信用画像“分档管理”,信用优企享“无感监管”;AI合规系统24小时在线预警,助力企业“防患于未然”;
柔性服务有深度:创新“三书同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风险化解建议书+信用修复提示函),开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让企业“轻装上阵”再出发。
政企同心:选聘“企业观察员”,架起沟通“连心桥”
在文件印发之前,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召开“深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护交通运输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主题座谈会。全省来自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建设工程行业的12家交通运输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法治护航企业发展大计,现场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十二条措施,可以说既是执法部门的承诺书,也是我们企业的定心丸!”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们表示,“在政策出台之前,能够征求我们的意见,让我们感到重视和关心”。
为持续倾听企业心声,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启动“企业观察员”选聘计划,邀请民营企业代表担任观察员,深度参与执法政策制定、案件监督和效能评估,推动政企沟通从“单向传达”迈向“双向奔赴”。“观察员不是‘花架子’,而是‘真桥梁’!”某物流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遇到执法问题,反馈渠道还是偶有不畅;如今有了观察员机制,我们的诉求能直通决策层,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
会上同步发布的《交通运输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以“制度+技术”双轮驱动,为企业量身定制“法治体检套餐”,获与会代表高度评价。
共谋未来:以法治护航,让民企“敢闯敢干”
“企业需求在哪里,执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落实“十二条措施”为抓手,重点推进三项行动:全域宣贯行动,组建“政策宣讲团”,深入园区、企业一线宣讲解读;效能提升行动,依托“守护2.0”系统,实时监控执法数据,杜绝“同案不同罚”;创新护航行动,成立新业态指导联盟,为网约车、无人配送等创新领域提供“政策包+技术包”双支持,持续做好保驾护航,让民营企业茁壮成长、更好发展。(奚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