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3月28日电(文静)3月28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交流会(海门)生物医药专场活动在上海举行。会上获悉,近年来,海门始终坚持“产业强区”战略,聚力发展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龙头带动、配套跟进、整链融合”集群式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以年均30%的增幅成为海门增长最快、爆发力最强的产业,“南有张江、北有临江”的海门药谷品牌全面打响。

据介绍,自2008年启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探索与实践以来,海门区经过十多年努力,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澳斯康、百奥赛图、健顺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203家,其中国家级独角兽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

澳斯康生物制药(海门)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顺表示,海门滨江临海、紧邻上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营商环境优良,特别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给了我们很多的关心和帮助。未来,企业的产能建设肯定还是以海门为重点。

近年来,海门为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注入创新创业“基因组”,定期举办东布洲科学城医药创新峰会、中国模式动物与医药产业大会、长三角新药创制初创企业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打造功能平台“培养皿”,“国字头”四大药物安评中心有2个在海门建立分中心,可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新药研发机构提供一站式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苏中苏北首家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分中心去年挂牌运营,企业“足不出区”就可享受省级审评审批服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设立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服务企业40余家;配制高端要素“营养液”,研究制定《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筑市场化资本平台,共有总规模37亿元的天使、VC、PE、投贷联动等各类投资合作基金共11支,撬动社会资本近20亿元,每年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多名,拥有院士4名、国家A类顶尖人才30名、省“双创人才”64名。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傅大煦表示,海门与上海仅一江之隔,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上海的一些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可以去海门培育,既能利用上海的创新环境,又能享受海门较低的创业成本,两地的互补性和合作性很强。

海门区委书记、区长沈旭东表示,海门将围绕产业链搭建企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要素链、服务链等“四梁八柱”,在项目引育、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要素支撑等方面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加快打造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