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余名企业家共赴2025苏州苏商大会
苏州奔向民营经济“新的春天”
狮子山下,新茶飘香,春意正浓。3月29日,2025苏州苏商大会拉开帷幕。大会邀请以本地苏商、回归创业苏商、新一代苏商、异地来苏创业企业家以及海外苏商为代表的千余名企业家到场,共话家乡发展。
会场外,特别设置的“商叙茗春”小茶馆内,洞庭碧螺春、虎丘三花茶、吴江熏豆茶、虞山白茶、东山花茶等苏州特色茶饮,以及毛豆结、粽子糖、绿豆糕等苏式茶点一一摆开,向海内外苏商传递来自家乡的真诚、质朴而又热烈的欢迎。茶香袅袅,乡音依旧,让企业家们倍感亲切。
全方位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氛围
“人才友好城市,苏州欢迎您!”舞台中央大屏上,AI数字人“苏小意”一身浅蓝色西装,将刚刚发布的新政娓娓道来。当天,苏州一举发布了《苏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以及苏州市“百万人才新增计划”“百校千企联盟”“百亿人才基金”三个实施方案,为民营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企业的痛点就是政策的靶点,政策礼包要像苏式汤包一样实惠、美味。从这一点来看,苏州的营商环境十分友好,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活动现场,深圳市苏州商会常务理事、深圳创维商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大客户部总监马金生与创维商用苏州核心经销商顾春煜、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商务总监陆路围坐茶台,相谈甚欢。尽管刚刚相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苏州找机会、谈合作。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项目、投资纷至沓来,也让苏州成为民营经济重镇。截至2024年末,苏州全市拥有民营企业86.5万户,民营经济大约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8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据全国工商联统计,2024年,有25家苏州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2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亮眼的数据既是广大苏商拼搏奋进的生动写照,又是苏州持续擦亮“最舒心”营商品牌的丰硕成果。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苏州连续5年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苏州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们永远的根。”大会上,北京苏州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太盟中国董事长邱中伟作为苏州籍民营企业家回归代表深情发言。他不仅自己在苏州落地多个项目,还热切呼吁更多企业家为家乡发展增光添彩。
让更多民营企业闪耀在创新最前沿
好孩子、波司登、金螳螂……当天在会场外,一面红墙装饰有苏州企业商标、LOGO,涵盖老字号和新品牌,吸引众多嘉宾排队合影、打卡。
在海外苏商代表袁建栋看来,苏州的明星企业之所以层出不穷,正是源于苏商对创新的不懈追求。2001年,在海外留学、工作多年的苏州人袁建栋带着4万美元回到家乡,创办了博瑞医药。“刚开始,公司仅有几间实验室,研发药物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但家乡的包容与温暖,给我们这些创业者足够的空间和信心来经历无数次的尝试、失败,最终实现突破。”回看这一路,袁建栋说,“在苏州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是他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
这里有适合种子发芽和成长的土壤。数据显示,苏州已拥有各类重点实验室336家,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23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0.6%,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8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在苏州,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闪耀在创新最前沿。“我们把AI植入高炉,让5G指挥天车;烟囱里冒出的不再是黑烟,而是‘绿色GDP’;车间里流淌的不再是钢水,而是生态竞争力……”说起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江苏沙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彬如数家珍,“沙钢的蜕变证明,传统产业不仅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恰恰是创新的主战场。”
“每天有超8亿台汽车、智能设备使用我们的语音方案,我们用硬核技术向世界彰显‘苏州智造’的力量。”新苏州人高始兴把自己的企业思必驰定义为“新苏商”。他最早与苏州的接触,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剑桥大学的招商活动。那时候人工智能还鲜为人知,技术发展也处在低谷期,但苏州人前瞻的眼光和对科技的重视让他印象深刻。2007年,他离开剑桥,带着思必驰落户独墅湖畔。
“苏州创新基础好、创新氛围浓。”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说,新时代的苏商企业家,要充分利用苏州的产业和人才优势、创新资源和条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驱动,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注入不竭动力。
后浪奔涌,新生代苏商挑大梁
镇湖绣娘手中的桑蚕丝,一根可以“劈”成64份;恒力的高性能工业丝,一根能吊起10公斤的重物;亨通的光纤预制棒,单丝最长拉丝1.5万公里……一根丝的故事,充分体现出苏州人追求极致的匠心、“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平衡传统与现代的智慧、融合艺术与商业的敏锐。这些宝贵的禀赋和特质,也让苏州人在工商业领域大展拳脚。
从明清时期的“苏商帮”到近代的实业救国先驱,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开放型经济率先突破,苏商屡屡创造中国工商业发展的传奇。
苏商精神应包含什么样的内涵?作为本地民营企业家代表,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是名副其实的“苏Shine”。对于苏商,他认为“国家情怀”和“实干精神”这两点始终不能变:无论做什么,心里都要装着国家。苏商的成功,从来不是靠空谈,而是靠实干,拼出来、干出来的。
“苏商精神还体现在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与惯性思维,主动拥抱变革。”苏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茜菁是90后“厂二代”。父辈扎根传统材料领域,为禾昌聚合筑牢根基。如今她专注新材料赛道,聚焦技术创新,赋能专精成长,矢志引领企业达到新高度。
“亨通的‘接力棒’正在传递给年轻人。”亨通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和苏州这方沃土,成就了今天的亨通。未来,相信年轻人的奋斗激情,相信年轻人的创新活力,定能创造新时代苏商奇迹。
“父亲总是跟我说,做企业如做人。这十年从车间到董事会,每个脚印都在告诉我,接棒不是重复跑,而是开新道。既要传承亨通的韧劲,又要激发新世代的拼劲,才能跑出光纤的新速度。”亨通集团总裁崔巍说。
传承与接力,让苏商四海一心。活动中,苏州本地新、老企业家代表和外地、海外归国在苏州投资企业家代表共同倡议,表达对在苏州发展的坚定信心,发出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集体承诺,号召四海苏商“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打头阵、勇争先,携企手、爱苏州。(孟旭 杨丽媛 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