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十佳案例”和15个“优秀案例”名单,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报送的2个案例分别入选。此前,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征集评选了一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专题介绍相关案例。
近日,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报送的江苏科技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导航助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广”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该中心依托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积极服务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对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中的薄板矫平关键技术需求,服务江科大海装院研发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填补了国内在高端电磁矫平装备领域的空白。
作为设计建造难度最高的船型之一,在爱达·魔都号之前,大型豪华邮轮是我国唯一没有攻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在大型邮轮建设中,由于重量和重心的严格要求,其船体中80%的结构由4到8毫米的薄板构成,薄板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薄板刚性较弱,在焊接、吊装、转运、拼装等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进而导致船体结构错位,影响整船的结构误差和美观度。
国内对于薄板船型的矫平方法大多是基于传统的水火矫平,但是由于大型邮轮多层多舱室的结构特点,水火矫平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严重影响邻近区域的施工作业。特别是当该方式在面对13.55万吨级的大型邮轮时,其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显露无遗。板材的变形矫正是造船领域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此前国外先进的大型邮轮制造企业大多数已经开始利用电磁矫平技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电磁矫平技术具有矫平效率高、不依赖人工操作经验以及不产生工业废水等优点。然而高端电磁矫平成套装备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高价垄断,设备采购及维护成本极高。
面对电磁矫平成套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中心依托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的多方优势,先后与江科大海装院科研团队一起前往国内外多家船舶制造企业、矫平设备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承建方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电磁矫平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专利分析和专利导航服务,找到研发阶段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发展方向,采用关键核心技术绕开国外专利方案的颠覆式创新技术,及时规避专利侵权风险,引导科研团队制订创新研发计划,并实施“量体裁衣”式专利布局与培育策略,形成一批支撑行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努力实现高质量引领发展。
该中心协助科研团队开发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矫平成套装备,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对作业过程的时间和能耗进行最佳匹配,自主生成最优工作路径。设计了恒间隙加热机构,通过多点定位提高设备适应性,能够完成大尺度不平整钢板的自适应矫平,有效解决了大型豪华邮轮建造薄板刚性弱、易变形等问题。
江苏科技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服务江科大海装院研发的薄板电磁矫平成套设备,成功应用于豪华邮轮的建造中,得到了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赞扬。电磁矫平装备研制团队指导的“地平天成-大型豪华邮轮智能矫平开拓者”项目获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高教主赛道金奖。
同时,该中心围绕江科大海装院科研团队的薄板船型的电磁矫平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和形成了完整的专利布局体系和专利侵权风险应对预案,指导科研团队申请18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件。(张本甫 朱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