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第十届常州太湖湾音乐节首批阵容近日官宣,5月1日至4日将再次燃爆龙城。凭实力“圈粉”,常州太湖湾音乐节成为近两年来江苏的“顶流IP”之一。从第一届到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从一场新鲜的艺术尝试,逐渐成长为长三角乐迷们必赴的艺术约会。
音乐节“唱响”一座城
“有些歌已经听了无数遍,但前奏响起时,依然会热泪盈眶。”在连续五次参与音乐节的本土乐迷陈磊看来,音乐节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最有效窗口,这是一种特别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从2019年举办第一届开始,太湖湾音乐节就以“阵容强”在乐迷中闻名,不同音乐领域的知名音乐人聚集于此、火热开唱,阵容多元化、国际化,Rap、摇滚、流行、民谣……刚刚官宣的第十届首批阵容中,有周深、薛之谦、岳云鹏等,更将阿黛尔演唱会同款的舞台屏幕“搬到”现场,使舞台成为一个真正的多维空间。
作为潜心打磨数年的常州本土核心音乐IP,太湖湾音乐节已拥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常常“出票即售罄”。每届超十万的乐迷,超70%的省外人流,带动周边景点、酒店、餐饮等实现收入增长。主流媒体纷纷报道音乐节举办盛况,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与太湖湾音乐节相关的话题屡次冲上热搜。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凭借音乐节一跃成为国内年轻人旅游打卡的“网红度假区”。
据统计,去年十一假期期间举办的第九届太湖湾音乐节,18岁到30岁的观众成为主力群体,占比达68.7%,带动营收超5.5亿元,太湖湾音乐节为整个度假区贡献了近40%的营收额。
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从2022年第五届太湖湾音乐节成功“出圈”,到第六届、第七届音乐节位居大麦网音乐节热销榜、音乐节想看人数榜榜首,再到第九届音乐节取得瞩目成绩,音乐盛宴的背后,是一座城的努力与坚守。
2022年,太湖湾准备了一场音乐盛宴来回馈粉丝的高涨热情,却不想遇上恶劣天气,导致部分演出不得不取消。因不可抗力导致节目取消、更换演唱曲目等是举办音乐节常见之事,但一个月后,主办方自掏腰包为乐迷补办了一次演出,太湖湾音乐节的“承诺必达”一举成名,在全国的乐迷圈子里获得了广泛认可。
第七届太湖湾音乐节更是为乐迷提供“保姆级”服务,全程贴心陪伴。为解决外部道路拥堵问题,周边三公里安排交警和城管力量,保障通行顺畅。针对自驾乐迷,推出VR数字全景地图,不断调整、优化,实行区域内多处场地免费开放,新增约3000个停车位,度假区范围内共设置停车位1万余个,结合苏锡常地区每日700辆免费接驳大巴、协调延长地铁运营时间等举措,有效缓解停车压力。
2024年音乐节期间,当地政府组织太湖湾及各镇村干部等1000多人担任音乐节志愿者,协调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2000余名工作人员为乐迷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场内数万人疏散结束,最快时间达45分钟,走出了交通组织与疏散的“太湖湾速度”,粉丝好评度逐年提高,获得了“暖心湾”的赞誉。
“融合”催生新业态
音乐节的成功举办也为常州文旅发展带来了旺盛活力。
借力音乐节文化品牌,武进区通过突出湾镇(太湖湾与雪堰镇)“产、城、人、文”的有机融合,文商旅产业融合成效不断显现。据了解,去年十一假期期间,武进全区纳入统计的13家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营收同比增长了38.76%。
利用音乐节的“鲶鱼效应”,太湖湾携手雪堰镇将“闲资源”变“活资源”,“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村落”等多种文旅业态迸发出无限活力。充分挖掘南山、太滆、谢家、雅浦等村落乡土特色,与嬉戏谷、露营谷等知名景点串联,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田园康养等乡村旅游产业链不断延长,精心打造“景区+乡村”微度假两日游、多日游个性化套餐,打通“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服务,实现文旅产业供需两端“双向奔赴”。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以“太湖湾音乐节”为核心IP,打造“悦享四季”活动品牌。全年举办端午庙会、龙舟友谊赛等6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呈现出文化“活”起来,项目“火”起来,乡村“潮”起来的生动局面,为农文旅融合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
“只有发现‘音乐+’与城市特点的契合点,找到收获‘留量’的密码,才能打造更具魅力的文化名片,‘流量’变‘留量’,再变成城市发展的增量。”相关负责人表示,“音乐不仅仅只是城市的背景音,只有音乐与城市共鸣,文旅才能与经济双赢。”(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