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人大积极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形式,创新开展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月逢5”联系接待人大代表活动,搭建起代表与群众间沟通的桥梁,在展现基层探索蓬勃生命力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实践经验。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精准选题听民声
自2003年以来,每月逢5、15、25日,灌南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准时开展联系接待代表活动。活动开展前,负责本次接待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联系的镇人大主席团都深入讨论、精心谋划,选择事关经济发展或民生关切的小切口议题。如小区道路破损、停车位不足、绿化缺失等具体问题,组织代表深入小区调研。代表们逐户走访,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居民对改造方案的想法和需求。在企业调研中,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托县企业界人大代表之家,邀请金融专家、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座谈,深入探讨解决办法。通过这些小切口,精准对接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让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进四地”搭建“连心桥”,深入基层察民情
结合每月10日代表固定接待日、“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人大代表在行动”“助力招商引资—人大代表在行动”等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全县四级人大代表进“家站点”、进企业、进社区、进小区开展代表活动。在“家站”,代表们定期接待选民,详细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社区和小区,关注居民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在一次进社区活动中,代表们了解到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不足,经过多方协调,相关部门利用社区闲置房屋改造为老年活动中心,并同步配备了健身器材、图书等设施,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系列活动,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有力助推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面对面”凝聚“强合力”,集思广益解民忧
通过前期深入调研,在“每月逢5”联系接待活动中,代表们围绕议题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对涉及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县人大常委会经梳理整合后,形成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地代表意见建议,通过“代表建议直通车”、《代表建言》等形式及时反映,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活动,人大代表的履职积极性逐步提高,履职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有效激发了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活力和内生动力。
灌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廖朝兵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拓展好这一活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优化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擦亮灌南人大这一品牌“新名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贡献更多的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胡馨月 汪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