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江北新区在泰山街道大桥社区和大厂街道旭东新城社区,启动社会全量儿童伤害及伤害风险识别、预防和干预试点,覆盖2300多名未成年人,打通目前困境儿童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不兼容的阻碍。
儿童保护是指保护儿童免遭人为伤害,包括儿童忽视、儿童虐待、儿童剥削和儿童暴力等四大类风险。此次试点将面向社区所有未成年人,探索全域儿童伤害风险监测、伤害识别和受害儿童分类分级干预的规范流程和服务标准。
今年9岁的小婷和弟弟平常和外公同住。父母工作繁忙,两个孩子的日常照料和家务都由患过脑梗的外公承担。外公平常做菜简单,很少有肉类食物,家庭营养状况差,卫生状况也不好。社工在评估后将其定为蓝色三级风险,认为需要指导家长改善孩子的饮食营养状况和家庭环境卫生,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两个孩子调整居住空间,同时加强性别教育。
“小婷和弟弟严格意义上,不是困境儿童。但不管纳不纳入困境儿童,只要是儿童,都是我们儿童工作者应当关注的对象。”试点项目督导、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智库专家童小军在培训中说。
近年来,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聚焦儿童伤害早期预防,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儿童风险精准识别和早期干预新路径。2024年,江北新区未保中心联合益童基金会邀请童小军,开展四期儿童工作者高层次专业培训课程。
系统培训历时1年,总计48课时,共90余名儿童工作者参与,聚焦儿童伤害的三级预防干预机制建设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儿童工作者对“困境儿童”背后“儿童伤害”本质的认识,并结合日常服务增强儿童工作者业务能力,为日前启动的新区全域儿童保护专业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年初,该试点项目完成了全域儿童伤害专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包括儿童伤害风险和伤害的初筛、伤害风险和受害儿童的服务需求评估、儿童保护生态建设和儿童保护个案管理等服务板块,以及实务操作步骤设计、标准工具研发、团队组建等。
3月22日,新区、街道、社区及社会组织20多名未保工作者集中开展为期一天的儿童伤害风险和伤害初筛服务实训,对初筛知识和工具进行学习之后,运用所学,完成对8户15名儿童的入户走访和初筛服务记录填写,评定15名儿童的伤害风险类型和等级,为全域初筛“打了样儿”。
据介绍,江北新区将在完成全域儿童摸排的基础上,优化“分级分色、一人一策”工作法,探索及时有效的儿童伤害“监测——识别发现——评估——干预”新机制,推动建立面向全体儿童的专业化儿保服务体系。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将推动建立民政、妇联、教育、卫健、公安、综治、检察院、法院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有序转介、高效联动,为辖区儿童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