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报送的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专利导航服务,推动区域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全国“十佳案例”。

  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聚焦工程机械行业创新主体需求,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机制,通过专利信息深度挖掘、产业资源高效整合,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抢占全球产业链高地。该案例促成109件专利实现产业化,专利实施率高达95%,实现专利产品产值92.23亿元,专利产品销售收入72.56亿元。

  精准导航:破解“卡脖子”难题,锻造技术硬实力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核心区,徐州经开区集聚了徐工集团、卡特彼勒等龙头企业,但产业链仍面临关键技术攻关不足、高端市场渗透率低等挑战。中心依托江苏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针对起重机、旋挖钻机、地下连续墙等核心产品,构建覆盖15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专题数据库,分析全球4.47万件专利,精准识别技术空白与竞争态势。

  在此基础上,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徐州经开区发布《起重机产业专利导航》《高端智能地下基础工程施工机械产业专利导航报告》等成果,提出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等建议。徐工集团通过专利布局优化,完成高价值专利申请115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PCT国际专利6件,覆盖欧美等高端市场,企业技术竞争力显著提升。

  协同创新:搭建平台促转化,激活产业链动能

  为加速专利成果落地,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牵头建设徐州经开区起重机行业产学研合作平台,集成专利检索、价值评估、开放许可等一站式服务。2022年,平台推送专利信息超5000条,促成专利交易369件,交易金额达430.65万元。同时,中心联合高校与企业开展“一对一”转化对接,促成徐州巴特工程机械等企业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达成合作,推动109件专利产业化实施,实施率高达95%。

  在油电混合动力、势能回收等核心技术支撑下,徐工旋挖钻机等产品实现智能化升级,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突破72.56亿元,利润达10.28亿元。徐州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利导航让技术研发‘有的放矢’,平台服务则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示范引领:从园区到全国,打造创新服务范式

  这一实践不仅助力徐州经开区巩固“一号产业”地位,更形成可复制的服务模式。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由面到点”逐层深入策略,从产业宏观分析到企业微观布局,构建纵向一体化服务体系。其经验已纳入国家“十四五”工程机械关键技术攻关框架,为破解行业“卡脖子”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以专利为纽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全省装备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注入强劲动能。”江苏省将推广这一模式,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张本甫 朱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