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淮安市洪泽区江苏戴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造型新颖、色彩靓丽的新能源电动车,有“海豚”“白鲨”“飞鹰”等众多车型。“我们不做大通货,只做差异化的产品。”公司总经理张伍国介绍,目前已自主开发50余款环卫车产品,覆盖市场上90%以上的环卫车系列。“不做大通货,只做差异化的产品。”这一理念已成为洪泽小微企业的共识。

  近年来,洪泽区锚定现有产业与新兴产业结合点,深化摸排诊断、帮扶指导,引导企业做深做精,打造细分行业、市场“单打冠军”,抢占新赛道,一批高质量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获批创新型中小企业14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总量位居全市前三,2024年在库高企获批率全市第一。一批小微企业正在以创新为动力,奔跑在各自的赛道上。

  智改数转,催生发展新动能

  数字化浪潮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区一批企业借助互联网和智能化工具,催生发展新动能,实现弯道超车。

  近日,在中绿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车间内遍布的计算机终端与中控后台相连,将所有设备与工艺流程“全线打通”。从原料的智能运输、紧密投料,到橡胶的炼制与塑化,再到产品的冷却、质量的检测以及打包,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目前,公司拥有9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并建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对长寿命高压输送绝缘子、低气味HNBR开展联合研发。公司生产部经理高鑫介绍,公司已成功为苹果、华为等众多知名品牌开发了氟橡胶表带材料,在国内首次采用无尘室混炼氟橡胶,并与国内氟橡胶生产企业合作研发了二元环保氟橡胶,实现原材料国产,销售额逐年增长。2024年,企业实现开票销售8000余万元,今年目标超亿元。

  赶上智改数转浪潮的还有江苏罗孚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其标准化生产车间,只见投入机器的生胶经过混胶、挤出、定型、裁断等一系列工序后,不同型号、规格的高性能特种橡胶成品陆续产出。“特种橡胶的应用极为广泛,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我们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穿戴、半导体、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总经理吴明刚介绍,公司成立伊始,决策层就意识到:只有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深耕细分领域,才能打破行业“内卷”。公司锁定以特种橡胶为支点,强化科技赋能,实现技术革新与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先后投入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智改数转”设备更新经费500万元,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开发新产品,逐步成为橡胶行业的佼佼者。

  研发铸基,锻造核心竞争力

  小微企业资源有限,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全面布局,但这也成为它们专注细分市场的优势。

  江苏沃盾耐磨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于特种耐磨焊丝、特种耐磨钢板等高性能耐磨材料的公司。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100余种耐磨焊丝与耐磨钢板的配方工艺,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0余项,生产的特种耐磨焊丝、特种耐磨钢板等高性能耐磨材料处于国内细分行业第一梯队。过硬的产品质量也让企业收获大量“回头客”,短短四年时间,公司销售额从0.6亿元攀升到1.5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在洪泽也是共识。2024年销售达3.17亿元的江苏悦丰晶瓷科技有限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销售总额的5%左右,拥有国家各项专利30多个,公司主要产品是乳白玻璃餐具,现有200多款器型、2300款花型、4000多套模具,产品畅销国际市场。公司去年7月投入3700万元实施密炉更新及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淘汰落后的火焰玻璃窑炉、玻璃压机、燃气退火炉等高能耗老旧生产设备50台套,代之以全电熔玻璃窑炉、全自动玻璃离心机、全自动配料机等71台套先进能效设备。“经过改造,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同时更加节能安全环保。”悦丰晶瓷生产负责人陈良川介绍,

  主动出海,抢占国际新赛道

  面对新发展格局,洪泽小微企业主动“出海”,以差异化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容鑫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自2011年涉足EVA绿色环保领域以来,逐步成长为拥有26000平方米生产基地和200多名员工的新材料企业,并取得了BSCI、COSTCO等多项国际认证。生产的餐垫、一次性切菜板、EVA冰箱垫等产品均达到了LFGB、FDA、REACH环保及食品级检测标准,远销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沃尔玛、欧倍德、大创等国际知名商超建立了合作关系,2024年企业销售额超9000万元。

  “全球化是中国制造业的战略方向,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我们已经打开了欧美市场,计划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今年将面向日本、澳大利亚等东南亚国家,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陈九容说。(龚建军 高帅 费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