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位于纪念塔东南侧,面东朝阳,背依凤凰山东麓,雕像高7米,宽9.5米,共由70块花岗岩石料雕刻而成,矗立在凤凰山主峰之下……”

  清明节前夕,数位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淮塔红·流动课堂”的志愿者们在淮塔粟裕骨灰撒放处和总前委群雕前,做志愿讲解。学生党员化身“红色宣讲员”,向参观群众讲述“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背后的军民同心故事,将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场馆与校园一站式社区,让青年党员在追思先烈中赓续精神血脉,在躬身力行中激扬青春担当。

  

  流动课堂的志愿者们还走进休息的中小学生中间,讲述《一根小竹竿》红色故事。“把这些地名按地理位置连接起来就是一张完整的淮海战役支前路线图。小竹竿上面密密麻麻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省共27个县88个村镇的名称,行程达4000多公里……”“当年刻竹人或许也是少年,今天的笔迹该刻进怎样的时代?”来园区祭扫的中学生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感悟。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淮塔红·流动课堂’的大学生党员们走进我们园区,在淮塔粟裕骨灰撒放处和总前委群雕两个纪念建筑开展讲解活动,深受中小学生的喜欢和认可。他们都是学生党员,素养非常高,讲解很用心,我们下一步将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让他们参与到多个场馆的志愿讲解中。”淮塔社会教育科科长高聪说。

  

  据悉,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引领工作,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发挥教师党员力量,带领党员走进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一线开展调研实践。其中,政管系党支部书记白现军指导学生党员开展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寻访活动,完成了30多名亲历者访谈,搜集整理30余万字的口述实录和100多小时的音视频资料。社会学系党支部书记董明伟指导学生党员开展先锋公益集市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培育136名志愿者及46名社区居民骨干,联动260余家社会组织形成服务网络,帮助困境群体实现常态化就业增收,创造公益收益超10万元。校团委挂职副书记、学院党员老师王丹带领学生党员走进乡村寻找服务乡村振兴的答案,调研覆盖长三角地区149个乡村的2460名青年,累积了20多万字的宝贵访谈资料。

  为更好让“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头雁”作用,学院利用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影像+分享+思辨”立体化研讨,感召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踊跃投身基层实践锻炼。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芮国强来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参与学生党员活动,他指出:“党员教育是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是涵养党性、锤炼作风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思想铸魂为核心,引导青年党员筑牢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学校将持续深化‘党建+地方教育资源’‘党建+学生社区’等育人模式,建强学生党员‘教育链’、延伸‘服务链’、激活‘创新链’,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为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时代新人注入红色动能。”(江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