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一项考古发现为日军侵华史实再添新物证
大报恩寺遗址古井出土一批侵华日军遗留物
记者4月2日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博学院获悉,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古井内出土的铁罐、军刀和子弹被确认为侵华日军遗留物。这一考古发现为日军侵华史实再添新物证。该学术成果于3月28日在江苏省考古学会2024年年会暨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上发布。
该考古发现汇报人、南师大文博系硕士研究生张子怡介绍,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从2007年持续到2019年,最新研究表明,遗址内第十九号井始建于清代,填埋于抗战结束后,出土的3只铁罐,以及军刀、子弹等均为侵华日军遗留物。
3只铁罐的腹部两侧对称装饰有突出的五角星图案。张子怡解释说,日本陆军把五角星作为标志,侵华日军的军服、头盔上均有五角星。经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多地同类器物比对,考古人员确认这3只铁罐出自侵华日军。
井中出土物中至少有5枚日军制造的尖头步枪子弹。这些子弹底部有3条均匀分布的铆窝,是日本产子弹的特殊标志,常用于日军配备的三八式步枪。出土的军刀仅存刀身,从尺寸上看,应该是为日军坦克兵和飞行员打造的缩短版佩刀。
这批物品为何会出土于大报恩寺遗址?张子怡表示,1865年,李鸿章在大报恩寺遗址东侧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后改称金陵兵工厂,因规模扩大逐步占用大报恩寺遗址的东部。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攻南京,遗址沦为战场,金陵兵工厂随后被侵华日军长期占领,用于生产枪支弹药、马鞍、军鞋等。
“这批遗留物是日军侵华、占据南京的历史证物,我们希望通过对考古发现的深入研究,更好地解读和铭记那段历史。”张子怡说。(虞越 王宏伟 戚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