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部全程在南京浦口响堂完成取景拍摄,表现海归学子参与家乡建设,实现青春成长,展示传统手工艺赋能艺术乡建的20集微短剧《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正在红果剧场、七果剧场、江苏有线“视界观”等全网十多个短剧平台热播,并且已登上Youtube平台。

  这部微短剧在3月28日的开播当日就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六批推荐剧目,而作为全国大学生微短剧推优计划扶持的优秀作品,在此前的评审中也获得评委们的肯定,成为“微光计划”扶持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浦口“短剧乡村”创作的重点作品。该剧由江苏华博在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出品,是一部由大学生写、大学生演、大学生拍,以青春写青春,以青春演梦想,以青春记录时代的青春之歌。

  剧中满满都是响堂的场景,“打作”手工艺工作室、栀咖啡、大马营露营地、向山文化空间、三角塘都成为剧中故事的发生地,响堂村民也变身群演、连浦口公安局的“居民调解”案例都被编入了剧情,剧中既有田园诗画般的诗意悠扬,又呈现出响堂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

  当“斯坦福学霸”回村当村长,是“土味逆袭”还是“情怀觉醒”?在响堂取景的微短剧《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给出了答案。这部融合了乡村振兴、传统手工艺与青春成长的微短剧,既要让观众直呼“上头”,更要用“情感价值—情怀价值”的双重共鸣,打响响堂文旅的高级IP。

  从情感共鸣到情怀觉醒

  剧中,当留美学子苏清禾被迫回村,从“惹事大小姐”到“靠谱村长”的成长,表面是微短剧的经典套路,内核却是“情感—情怀”价值跃迁。

  栀子花香、稻田落日、童年记忆里的砖瓦……这些是响堂的“小确幸”戳中都市人的乡愁;银壶技艺传承、村民共富事业,则让年轻人看到现如今乡村振兴是能参与共同铸就的历史。

  横竖屏里都是响堂“亮点”

  剧组从竖屏思维出发,露营聚会、咖啡店日更等“碎片化高光时刻”,适配短视频传播;兼顾横屏质,稻田取景、手工艺特写等电影级画面,保留长视频沉浸感。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亮点”皆可线下体验:同款银壶DIY,原生态露营地……让观众从“云端共鸣”走向“实地打卡”。

  用微短剧讲一个中国乡村新故事

  响堂选择微短剧,绝非简单“蹭流量”,而是精准匹配其“文艺赋能乡村”的定位——首先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老手艺+新青年,打破“土味乡村”刻板印象;新农村的新面貌,让人目不暇接,其次是自然与艺术的叠加:栀子花海旁的堂屋,村中的栀咖啡,人文滋养的乡村,山水成了最佳布景。

  正如剧中苏清禾的蜕变,响堂也在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既需要斯坦福的头脑,更需要扎根土地的心。

  下次去南京,别只逛夫子庙了,这个“剧照同款”响堂村,静候你来打卡。(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