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裹着艾草香掠过金坛朱林镇黄金村田垄,段玉裁小学的学生们弓着背,将黄豆种一粒粒按进新翻的土里。在这场“清明·气清景明 赤子追远”金坛区未成年人劳动实践活动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传统农谚从黑板跳进现实,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下鲜活的根须。

  四季课堂知传统

  “雨打梨花深闭门,踏青扫墓正当时——打一节气!”主持人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纷纷举起手来:“清明!”通过动画视频和互动问答,孩子们了解到清明三候的奥秘,诵读了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更在“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谚语填空游戏中,触摸到农耕文明的智慧。

  四季课堂上最感人的一幕,是大屏定格在林心平烈士英勇就义背影的那瞬间。“我想对她说,感谢您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学生们眼含泪光,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家国情怀的种子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青翠的柳丝在孩子们手中化作跃动的精灵,他们把柳条绾成花环,点缀上粉色的桃花、成串的紫荆,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典故缠绕成春日的祝福。

  寻味节气品食俗

  艾草清香浮动,翠绿的糯米团在孩子们的掌心翻滚,一双双小手将它们揉捏出圆的、三角的、扁扁的等各式形状。等蒸笼腾起白雾,孩子们捧着自己做的青团,一口下去都是春天的味道。

 乐享农耕去劳动

  田间地头的农耕劳动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挥动小铲,在农事老师的指导下种下一颗颗黄豆。课本里的农谚不再只是指尖的铅字,变成了真实的劳动,在田野里落地生根,汗水随着孩子们的脸颊滴入土壤,“粒粒皆辛苦”如同春日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心中。

  节气宝宝话节气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童声从音响里流淌而出,节气宝宝在云端传播节气文化,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古老智慧娓娓道来,带着听众们穿越千年时光,在草木萌动间触摸农耕文明的脉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镌刻着华夏大地千年的农耕智慧。常州市金坛区文明办等单位联合朱林镇黄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依托四季更迭变化,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大主题,开展“跟着节气去劳动”未成年人劳动实践系列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将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全年计划开展二十四场活动,每场活动由节气宝宝“话”节气、四季课堂“知”传统、寻味节气“品”食俗、乐享农耕“趣”劳动四个部分组成,让未成年人在节气中品味传统农耕文化,在活动中培养劳动兴趣,在农事中锻炼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李程娟 靳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