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机器人育苗、移栽,智能设备滴灌、施肥,“云”上查田,农情一屏知……
海门农村综改“试验田”满眼新场景
智能温室中,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自动调节水肥;叶菜工厂里,机器人精准完成育苗、移栽;轻点鼠标即可查询田间信息,动态采集作物生长数据……这些场景,是海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带来的新气象。
2023年7月,海门区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成为全国10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县区。一年多来,海门以科技赋能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生态化转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答卷”。近日,该试点项目顺利完工并通过审计,其创新举措更作为南通唯一案例,荣登“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榜单。
果蔬未来城 物联种春光
走进常乐镇颐生村“A+智能温室工厂”,仿佛踏入一座植物的“未来之城”。在草莓种植区,这些“娇贵”的果子并非长在泥土里,而是悬空生长在立体栽培架上,像住进了“空中公寓”。成熟的草莓从绿叶间探出头来,红艳欲滴,完全不见传统大棚里的泥渍斑点。
隔壁的番茄种植区更是科技感十足——一排排番茄植株沿着吊蔓系统向上攀爬,红、黄、绿各色果实如灯笼般垂挂。采用无土栽培的它们,根系扎根在椰糠基质中,每一株都通过滴灌系统精准“用餐”,连叶片都显得格外油亮饱满。藤蔓之间,工作人员轻点按钮,轨道采摘车便缓缓移动,坐在车上伸手就能完成采收,农业生产变得前所未有的优雅从容。
“我们为番茄打造了智能‘空调房’。”园区负责人李智军介绍,通过物联网终端,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生长要素都能精准调控,让每株番茄都能获得最佳生长环境。
这座总投资6366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室内面积17600平方米,集农业科普、鱼菜共生、工厂化种植等多功能于一体。室外16600平方米的科普教育基地则设有格子农庄、农场集市等特色区块,打造出完整的农旅融合生态。
更令人欣喜的是科技带来的富民效应。以“A+智能温室工厂”为核心,项目在科普研学、订单种植、农产品销售上带动本地农民100人以上就业,年增收约900万元。
在颐生村党总支书记顾倍蕾看来,农村综合性改革除了农民增收以外,还让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持续对外输出,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农业升级,科普研学更开辟了增收新渠道,实现了“一举多得”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叶菜梦工厂 机械种植忙
一粒小种子长成一棵绿叶菜,从生产到收割全由机械化来完成……走进正余镇正基村智慧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内的叶菜工厂,现代化的种植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叶菜工厂如何能实现机器换人?“整个叶菜工厂占地20亩,分为设施设备区、育苗区和种植区3个区域,平时只需3到5人便可以管理。”正基村党总支书记于银强向记者介绍,种子进入工厂后机械臂会精准地将种子点进装满基质的穴盘,随后被送入恒温催芽室。当幼苗长出时,转移机器人便轻柔地将它们送到潮汐苗床上。在这里,智能系统定时为幼苗送来营养液,让它们在潮起潮落间茁壮成长。待到移栽时节,自动化设备将一株株幼苗精准定植在水培板上。它们的根须在营养液中舒展,整个生长过程中,传感器时刻监测着每一株蔬菜的“健康状况”。蔬菜成熟后进行收割并送至包装,整个流程平均45天。
此外,叶菜工厂采用水循环系统,实现了农业用水的可持续管理。
叶菜工厂项目引进“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模式,在实现播种、催芽、育苗、采收、清洗、包装等农业生产环节自动化的同时,数字化操作可做到每天连续播种、移栽、收割,实现工厂化生产,比传统方法提高了约4倍的复种率。“同等条件下,我们比传统方法节约40%的土地资源、80%的水资源、90%的人力成本。”于银强笑着说,依托叶菜工厂,将增加村营收入20万元,带动农户200余户,每户年均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
农情一屏知 田事全网控
4月3日,天空万里无云,在正余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三楼天台上,一台无人机正缓缓起飞,上升至高空一百二十米开始进行田间“智慧巡诊”。控制无人机起飞的正余镇农建办办事员李苏婷则坐在二楼智慧大屏前,认真查看无人机实时传输回来的画面。“过去种地靠经验,抬头看天。现在管理靠科技,低头看屏。”李苏婷笑着说。
“数字一张网”到底能为正余农业发展带来什么?为了解答记者的疑惑,当天李苏婷点开了“数字一张网”中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综合管理模块的高标准农田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对比发现青正村一小麦田块区域出现异常,便及时通知网格员许嘉译,随后许嘉译与种植大户彭传付赶到现场核查,发现是施肥作业不均导致。随着补肥作业的完成,一场潜在的减产危机被及时化解。
“数字一张网”的全面铺开,彻底革新了传统农业管理模式,让昔日依赖“铁脚板”走村串户巡田护地的场景成为历史。这一创新模式,仅仅是其庞大功能体系中冰山一角的生动展现。
拥有全产业链监测平台,依托一物一码,实现农产品全过程的可视化追溯;搭建数字孪生技术完成虚拟场景,实现远程监测作物生长以及远程灌溉;通过监控+AI、传感器、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围绕污水治理、大气治理、水利等场景需求,打造乡村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数字一张网”的宏伟蓝图远不止于此,其多元化板块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强劲引擎,驱动着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乡村生态持续改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铺设了一条条通向未来的智慧之路。(袁晓婕 黄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