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东南大学体育馆化身竞技馆,第九届ICT大赛全国总决赛正在举办。现场,55支通过预赛选拔脱颖而出的参赛队伍一一路演答辩,东南大学参赛团队的选手们也正聚精会神、有条不紊地操作着,他们的参赛项目是“大模型驱动便携智能控制器”,握着这样的控制器,不论是偏远地区还是涉密场所,不论有无网络,皆可AI。
赛事淬火:从实验室到产业线的创新跃迁
“我们基于MindSpore框架和昇腾AI开发板,集成了预训练的大模型,实现了离线推理功能。相较传统控制器,智能控制器能够有效应对控制器设计时意料外的突发状况。”团队成员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李子豫在现场向大家介绍并演示了机器狗智能控制、智能农场控制和智能流水线控制等应用。
该项目因其创新性与实用性,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经过现场评委专家的评价指导,我会继续改进项目,争取早日能够投入应用。”李子豫说。赛后,他又一头钻进实验室,争分夺秒干起来。
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罗文斌,则是超算战队的一员,他们的战队,由两名本科生、两名硕士生和一名博士生组成,分别来自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别看这个战队学历专业各不相同,却各个竞赛经验丰富,曾参与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家级创新项目及多个企业合作项目,产出多项研究成果和专利。
这场科技盛宴的背后,是东南大学深耕ICT领域的深厚积淀,更是学校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连续五年承办ICT大赛江苏省赛区赛事,累计孵化了23支获奖团队。2022年,检测之光代表队一举获得第六届ICT大赛全球总决赛行业赛特等奖,2023年,更是斩获全国总决赛“云赛道”冠军。
通过赛事平台,学生们将实验室里的理论知识与产业一线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把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成功迈出从校园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关键一步,为投身未来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产教融合:破解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
如何尽快了解人们实时心理健康状态并尽早干预?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研究生庄荫华踏着晨曦又来到实验室,与企业工程师进一步讨论情绪评测项目中穿戴式心电贴与脑电仪的实际采集效果与升级改进方案。今年三月,实验室正式挂牌为穿戴式健康医疗卓越工程师实训平台,在这个校企共建的平台,多模态身心健康评估系统已经准备投入生产。
作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众多数字领域的领军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与行业巨头联合开展课程设计。
近来,一款基于超低功耗多普勒连续波接近感应雷达的安防系统已在南京投入量产,这套系统由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易湫媛所在课题组研发,系统解决了传统连续波雷达在低速目标检测中功耗高、近距离存在感知缺失的关键问题。
“构建‘理论+实践+创新’的立体化培养体系,产教融合至关重要。”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说。
学校立体架构“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知识拓展与创业训练”双螺旋的学习课堂;系统创建“项目研种、竞赛促种、双百选种、平台孵种”四联动的实践课堂,促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是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真实项目中,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掌握前沿技术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技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校还进一步构建“技术攻关—中试转化—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努力贯通“0到1”的原始创新与“1到 100”的产业培育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让科研成果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了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多元赋能:夯实育人新范式的强劲基座
在竞赛平台与产业一线的双重锤炼下,东南大学一批批怀揣梦想、勇于创新的“未来尖兵”,正以蓬勃之姿奔赴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这背后,是学校以多元赋能的奋力托举。
第九届ICT大赛首次开设了面向高校教师的教学赛,以此牵引更多教师将产业最新技术融入教材,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经过激烈角逐,20位教师荣获大赛教学赛优秀教材奖。
东南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俞菲就是获奖老师之一。她的《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与ICT 产学合作项目——物联网实践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是与企业技术专家联合编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希望通过教材,搭建起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知识桥梁,将国内原创核心技术与最新研究成果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体系,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指导。”俞菲在教材简介中说。
年初,学校发布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的重磅举措,将高质量创建以“数智思维、计算思维、设计思维、交叉思维”为导向的“四融一体”培养体系,着力实现“学知识”到“强能力”“单一”到“复合”的重要转变。
同时,AI4SEU行动方案也持续在全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在这一方案推进下,预计至2027年,学校将会建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AI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这一节点,恰与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时间节点不谋而合。
时也,势也!该行动方案通过变革学科知识结构,重构AI时代学生的知识森林和能力图谱;通过赋能教育核心要素,贯通核心课程、新型教材、实践项目和教学组织;重塑教学学习模式,在“教-学-研-管-评”多个应用场景实施“AI+教育”,全面迭代东大未来人才培养范式。
为了让学生和科研人员在探索前沿技术时有更强大的后盾,在创新的道路上奔涌向前,东南大学充分利用昇腾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试验场,为 AI 大模型、6G 等前沿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算力支撑。又在全国率先推出全自主AI基座“满血版 DeepSeek-R1”,与企业共建第一个校级全国产化战略平台,如此不断夯实强劲基座,稳步走在教育创新的最前沿,更好锻造适应未来挑战的“未来尖兵”,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不竭动力!(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