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灌南县人大立足新时代“三农”工作新使命,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强化监督职能为抓手,通过法治化、规范化、实效化监督举措,以高质量履职实践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紧盯目标:助力农业振兴展宏图

  “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两增一稳’,建成‘菜篮子’保供基地4620亩。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全面完成,中央奶业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实施,温氏白羽鸡屠宰、硕项湖大闸蟹交易市场等项目建成运营,产业链条不断升级。”这是在灌南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全县农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灌南县新安镇硕项湖大闸蟹开捕现场

  近年来,灌南县人大紧紧围绕“强农、惠农、富农、安农”核心目标,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涵盖食用菌产业发展、葡萄产业升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以及农产品加工全链条优化等重点领域。针对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多条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灌南县人大还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对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与招引重点建议进行全程跟踪督办,有力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促进“灌香南得”“灌品天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基础,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焦问题:促进乡村焕彩绘新篇

  “连续六年举办龙王庙大集,充分展示特色资源与产业成果,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魅力,进一步提升了潘老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灌南县三口镇潘老庄村党支部书记潘国海介绍。近年来,潘老庄村以体验型乡村旅游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进农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成功荣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我们广泛征询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确保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工作推进更加高效顺畅,有效避免了发展中的弯路。”

  面对群众对和美乡村建设的高度关注与殷切期待,灌南县人大多次深入村组走访调研,认真听取群众关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积极为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脉问诊”、建言献策。通过持续推动人居环境优化和乡村颜值提升,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6个村荣获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认定命名,重点打造的15个村连片“硕项湖”和美示范区建设正有序推进,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越来越多的乡村“靓”起来。

  精准施策:推动集体经济腾飞翼

  “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主要困难有哪些?”“集体经济组织如何更好的联农带农,需要哪些方面支持?”灌南县人大先后到镇、村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农民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灌南县新集镇徐老庄村集中社区

  “在盘活资源方面,我们听取县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将碎片化的资源资产通过集中收储,整合提升后引入合适的社会资本进行经营管理,建成农业基地、田园综合体等,创造集体经济收益。”灌南县新集镇徐老庄村推广“小田并大田”,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由村集体牵头,有序流转1520亩土地经营权,再以自主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承包经营,同时成立谷物种植和农机服务两个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耕种等社会化服务,2024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76万余元。

  灌南县人大将继续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和代表作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切实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和谐、富有活力的乡村振兴新典范,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胡馨月 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