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4月13日电(记者朱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2025年第2期)》显示,2025年1—2月,江阴市综合信用指数达94.71,蝉联全国386个县级城市首位。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阴以高标准县域信用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不断夯实信用治理现代化体系顶层设计。陆续出台《关于推行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工作方案》《江阴市关于加强失信治理修复 推进行业信用监管的实施意见》等信用综合文件或行业信用专项政策100余项,覆盖企业、个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5类实施主体。

  健全多层次社会信用体系的同时,江阴积极推动全市信用一体化平台数据治理和功能优化,加快双公示、信用承诺、合同履约、个人信用评价、信用报告查询、信用状态标识等数据的实时共享、更新与应用,夯实信用底座。2024年,全市一体化平台、市社保管理平台、市燃气管理服务平台、水务管理平台等业务系统累计共享交换信息达6000万条,“诚信江阴”共发布“双公示”信息9.4万条。

  在信用监管提效上,江阴实施事前信用承诺,在市场准入审批、资质审核等领域要求经营主体主动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并累计公示承诺书2万余份,同时对政府项目实施合同履约信用监管。深入推进事中分级分类监管,已在税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34个重点领域,公示行业信用评价信息2万余条。开展事后联动监管,推动行业企业失信信息共享至公共信用平台,强化一体化一张网应用,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财政扶持资金审核等事项中联动核查7.8万家企业信用。

  下一步,江阴将持续深化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精准破解信用数据碎片化应用效能不足等难题,进一步推进“诚信码”的广泛覆盖和深度应用,加快形成县域信用示范区品牌特色和创新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