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创新统战工作新模式,着力做好“统战+非遗”文章,让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生机。目前全镇共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区级非遗项目5个,彰显了茅村镇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茅村镇充分发挥深厚的历史底蕴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统战工作力量。季山庙会2008年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季山庙会历史悠久,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正会,吸引四面八方人士来赶会,每年人流量达10万人次。另外该镇的乾隆行宫的传说、司马桓魁墓的传说、“龙华寺”和“龙华会”、启玄寺庙会也被列入铜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茅村镇发挥乡镇商会团体、新业态人士、个体企业家等统战资源力量,实施投资资源与非遗“双融合”机制,在非遗的挖掘、产业的延伸上持续发力,将文化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探索出一条非遗项目助力共同富裕新路径,让非遗“软实力”推动镇域经济“硬发展”。
镇统战办依托魏名学小磨香油、彭家乡味金丝馓子等技艺,利用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积极推介本镇非遗产品和非遗传承人,将香油、馓子、花饽饽、酱菜、胡阳牛头宴等非遗产品在线上线下进行展示和交流,并积极参与全国省市区各类文旅节庆活动。目前以彭长城、魏名学等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带领村民发展非遗产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约500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彭家馓子、魏名学小磨香油已被评为徐州市级非遗产品。
近日,在茅村镇实验小学,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李海梅,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剪纸课。她通过现场展演、多媒体展示、手把手授课讲解、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剪纸的独特魅力,领悟“剪纸之美”。
该镇打造“青少年非遗传承”品牌项目,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通过非遗课堂、非遗展示、非遗现场制作等多种方式,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非遗种子”。该镇统战办近两年来组织非遗剪纸、拓印、大理石刻、李氏中医、内化土陶烧制等“非遗进校园”活动10余次,授课近100节。另外积极推动文化“进村、进小区”,开展系列非遗活动,密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使老百姓在活动中感受非遗魅力。(潘茜 徐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