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被执行人案件多,确实没钱。但是代偿了近13万元,不追偿的话我们无法向上级交代,能不能执行到钱全靠运气吧!”浙江某担保公司的业务员老余在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执行服务窗口提交材料时,无奈叹息。
2021年9月,南通某家装公司因经营需要向温州某置业公司借款2600万元,浙江某担保公司为该笔债务履行提供履约保函。后因南通家装公司还有余款12.73万元未及时清偿,温州置业公司向浙江担保公司提出清偿要求。浙江担保公司清偿后,向崇川法院起诉,要求南通家装公司支付代偿款并承担相应费用。诉讼过程中,浙江担保公司也向法院提出保全申请,当得知该公司涉案超过100件,无任何财产可供保全后,拿到胜诉判决的业务员老余压根就没想到代偿款能执行回来。
的确,该家装公司涉案特别多,在江苏、浙江等地深陷大量债务纠纷,累计欠付各类款项共计1.35亿元,法官走访公司住所地和经营地也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公司所开立的银行账户也不少,国有银行、地方银行、村镇银行等共反馈了61页,一共1260条信息。这些账户信息密如迷雾,承办法官李晨和书记员康宏伟决定分工合作,一个从第一页往后查,一个从最后一页往前查,连续数个工作日,盯紧屏幕、滑动鼠标、打开页面,仔细梳理每个账户内的存款和冻结信息。
“第35页第16条,家装公司名下尾号3796的建行账户,里面有10万元,好像没有冻结信息,还是冻结已经过期不显示在页面上?”坚持查询工作的第三天,书记员康宏伟揉了揉发胀的眼睛,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急忙将获取的信息告知李晨。
“的确没有冻结信息!哎,不对,之前的案件执行完毕解除了对该账户的冻结,我立马冻结起来!”辛苦数日,在准备查阅完所有银行信息后告知浙江担保公司相关执行情况时,一条未冻结存款信息瞬间让李晨启动了“快速冻结”模式。当天下班前,冻结反馈结果和排查情况完全一致。
冻结异议期满后,李晨立即完成了扣划程序,当扣划款项第一时间汇给浙江担保公司时,负责跟进该案的老余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向李晨送上一面锦旗。前两天,他乘坐高铁来到崇川法院,将这份赞誉亲手送上。(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