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海风挟着潮声扑面而来,洋口渔港码头上,渔船在微光中徐徐靠岸。渔民李大哥挥手招呼:“昨夜捕捞的文蛤、带鱼已满舱,立即送往深加工车间打包出货。”
2024年,南通市如东县水产品总产量34.4万吨,渔业产值198.3亿元。依托“捕捞+养殖”双轮驱动,并与渔民合作社共建育苗中心、冷藏网基地,如东正加速构筑“从海洋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资源厚实,海岸线孕育发展潜能
据如东县副县长石晓鹏介绍,如东地处黄海之滨,拥有86公里海岸线、4555平方公里海域和100余万亩滩涂,海洋资源禀赋位居全省前列。200多种海产品在这片海域繁衍生息,其中,“如东文蛤”“如东条斑紫菜”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誉中外。
为释放资源优势,如东县建成了洋口国家级中心渔港与刘埠国家一级渔港两大枢纽,形成“北养南捕”的布局。全县517艘登记渔船与310辆滩涂运输拖拉机协同作业,构建起高效畅通的渔业流通网络。
从港口延伸到内陆,标准化水产交易市场、冷链仓储中心、水产加工基地、育苗大棚逐步建成投用,形成“捕捞即卸货、上岸即加工、当日即发运”的流通闭环,有力支撑起如东海洋渔业产业体系的高效运转。
捕养结合,双轮驱动激发产业活力
近年来,如东始终践行“海洋强县”战略,通过“捕捞+养殖”双轮驱动,打造出年产值近200亿元的海洋渔业产业集群,形成了“从海洋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
在近海渔场,渔民日夜作业,捕捞带鱼、鲳鱼、文蛤等优质海产品,保障市场供应的稳定。而在沿岸滩涂上,条斑紫菜、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养殖产业稳步壮大,走上标准化、生态化、智能化发展道路。
目前,如东条斑紫菜拥有14万平方米育苗基地、11万亩海上牧场,60家一次加工企业年产能达20亿张干紫菜,二次加工产能突破30万箱。2025年第五次交易会现场成交额达1.49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南美白对虾种苗
南美白对虾产业同样实力不凡。全县112家育苗场年供虾苗220亿万尾,覆盖长三角32个地级市和85%以上连锁商超。通过“种苗优化+精准投喂+病害防控”集成技术,实现亩产效益提升30%,8.1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年产对虾12万吨。
龙头引领,合作共赢筑牢产业根基
在条斑紫菜和南美白对虾两大主导产业背后,是一批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组织的协同发力。
南通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守清介绍,海达水产建有12000平方米紫菜育苗中心,配备日本引进的全自动一次加工设备3套、二次加工生产线6条,年产紫菜6万箱,销售额达1.5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企业以“公司+市场+基地+渔民”模式带动8万亩养殖面积、3000户渔民稳定增收,构建出产业与农户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南通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江苏海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则在南美白对虾种苗育繁领域走在前列。企业董事长姜跃忠介绍说,公司年供应“搏翱”“海川”虾苗近20亿万尾,拥有420口标准化标粗池和19栋现代化生产车间,服务覆盖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通过“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直接带动300余户建设标准化小棚,帮助1000余户虾农户均增收20%以上。
与此同时,如东县多个沿海乡镇的渔业合作社积极作为,推动零散养殖户集中抱团发展,实现统一供苗、标准化养殖、订单化销售,打通产业末端“最后一公里”,使小农户真正嵌入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加持,数字赋能推动转型升级
在如东的滩涂之上,科技正深度融入渔业各个环节,催生出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在海川水产虾苗孵化基地,水质监测自动系统、恒温恒氧控制设备、智能投喂系统等已实现数字化操控,养殖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企业与上海海洋大学共建产学研平台,推广“生物絮团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前沿技术,为全县养殖户每年提供超1000人次技术培训。
在紫菜育苗中心,海达水产引入冷藏网技术,显著延长了紫菜苗的育成周期和储存时间,提升了产品品质。自动分拣、烘干、包装一体化加工流水线,实现从采摘到装箱的无缝衔接,效率提升超过50%。
如东县还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数字监管”模式,实施尾水过滤、固液分离等环境治理工艺,推动绿色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成果显著,蓝色经济激活振兴引擎
在海风与汗水的交织中,一幅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如东徐徐展开。
2024年,如东县水产品总产量34.4万吨,渔业产值198.3亿元,总量稳居全省前三。渔业直接带动就业超1万人,条斑紫菜和南美白对虾两大主导产业合力带动近7000户渔民增收致富。全县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如东县现已培育出“如东条斑紫菜”“如东文蛤”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形成“搏翱”“海达屋”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春季紫菜交易会单场成交破亿元,折射出“如东海味”的广阔市场前景。
据介绍,如东将锚定绿色转型、标准化提升和高端延链目标,进一步拓展深加工、预制菜、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精尖”迈进。依托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如东正加快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渔业强县。
浪涌如歌,帆满风正。“从海洋到餐桌”的蓝色产业链正不断延伸,托举起一个以生态为底、产业为骨、渔民为本的乡村振兴“如东样板”。(文静 张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