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各地围绕“南通人才日”开展多样活动——

  持续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发展生态

  连日来,我市各地围绕“南通人才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飞地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全面升级人才服务保障,助力人才在通创新创业、安居乐业,持续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发展生态。

  18日,如皋举行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座谈会。科技镇长团成员表示,将继续发挥“智囊团”作用,做招贤纳士的“牵线人”,在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着力为如皋引进领军人才,配合相关部门、板块开展“双招双引”工作,推动以“人才集聚”打造“产业集群”。

  该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自去年9月组建以来,聚力破解技术创新难题,聚焦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先后为如皋引荐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2名,会同产业指导员、后方高校专家走访调研企业110家、征集企业需求30项、签订产学研合同15份。常州大学与如皋市第一中专就生物制造、储能技术共建开展了合作。团员孙莉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资源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了超大视频加密与播放的技术难题;团员王张民依托苏州科技大学的资源禀赋,帮助企业开展土壤背景硒含量调查、农产品全生育期生产技术现场指导,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最终相关产品获得了“富硒农产品认证证书”,以及“人保承保”标识。

  17日,如东举办第三届“南通人才日”暨“春泽芳华 情暖新程”人才关爱活动。活动邀请了江苏银行如东支行代表作专项金融服务政策、人才贷推介,如东县人才医疗保健合作单位——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储晓彬介绍人才健康关爱服务项目,现场还为高层次人才与政府相关部门、创业导师团、金融机构畅通沟通渠道,围绕“人才政策、企业融资、资源对接、企业经营”等人才关心关注的话题开展了人才沙龙交流活动。

  近年来,如东始终将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服务留才等举措,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好基础。活动现场,如东颁发了2024年县“扶海英才”计划入选奖杯,成立了涵盖企业策划、法律咨询、创业投资、财务管理、市场运营等多领域的创业导师团,牵头推动青商会签订青创伙伴合作协议,为初创企业发展提供市场拓展、商业合作、战略规划等方面助力。

  19日,启东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举办第四届南通江海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届“启创杯”创业大赛上海城市赛。这次大赛共有海内外150余名参赛选手报名,经过资格审核和项目研判,31位参赛选手入围答辩路演环节。

  启东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注重发挥沪启产业协同优势,自创业大赛举办以来,已累计推动90余个上海地区优质项目落地,其中45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创业成果丰硕。

  同一天,启东市青年人才驿站(上海站)、启东市驻上海团工委成立,将积极引导在沪启东青年参与家乡建设,为在沪青年人才搭建集聚联络、资源互通的共享平台。

  19日,崇川举办“才聚崇川向海行 勇当发展弄潮儿”人才日活动,助力船舶海工产业共享江海联动新机遇、共拓发展新蓝海,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迈出关键步伐。崇川区与江苏科技大学共建的博士后工作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三大龙头企业——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政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高校达成技术联合攻关协议。江苏科技大学船舶海工专业享誉全省,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高级科技经理王振刚说:“通过这次的签约,双方在科研技术攻关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现场,崇川区成立了船舶海工产业链党委,并举行了该产业链党委指导员聘任仪式,发布船舶海工产业链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三张清单”。此外,还开展了“聚势长三角·智造新船说”圆桌交流活动,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等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人才生态共建。

  19日,第四届南通江海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海门区“海智杯”城市赛暨“东洲智行”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海专场)举办,知名高校专家、科创投资人和创客精英等40余人参加活动。

  大赛紧紧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共计吸引涵盖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赛道的124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前期筛选研判,16个项目来到现场进行路演展示,最终5个项目晋级。

  近年来,海门区坚持“以赛引才、以赛聚才”的理念,通过以赛代评方式成功吸引了一批潜力大、前景广、韧性足的科技人才项目,全区呈现人才加速集聚、四链加速融合、产业加速壮大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活动累计吸引900多个人才项目参赛,引进落户人才项目78个。(陈嘉仪 徐书影 黄海 陈静 黄天玲 邹煜超 盛元 季菁蕴 蔡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