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江苏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

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28件479人,提起公诉1292件3373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监督案件54件,受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线索28件、已立案22件。

据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丁海涛介绍,江苏省检察机关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侵犯著作权和商业秘密案件数量增多。虽然侵犯商标权类案件数量仍然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首位,但占比从2023年的86.4%降至2024年的81.8%。随着打击影响创新发展犯罪力度进一步增强,检察机关办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数持续上升,2023年、2024年分别起诉9件18人、11件26人;办理的侵犯著作权案件数增幅明显,2024年起诉件数和人数同比上升63.6%、38.5%。

涉案领域较为广泛。五金电器、服饰箱包、食品烟酒等民生领域侵犯商标权犯罪易发多发,翻新电子产品违法使用商标等新类型侵权案件开始出现。图书盗版犯罪依然常见,侵犯计算机软件、网络视听作品、文化创意产品等著作权案件和侵犯经营性信息商业秘密案件有所增多,软件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秘密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

利用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多发。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15.1%的案件系网络犯罪案件。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侵权假冒商品,利用深度链接、“爬虫”技术等获取数据传播盗版影视、小说、音乐以及架设游戏“私服”等侵犯著作权犯罪时有发生。

团伙作案、链条化特征突出。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65.5%的案件系共同犯罪。

会上,省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孙勇发布了六起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包括:元某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王某、戴某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周某某侵犯著作权案;童某某等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刘某某等6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政公益诉讼案。(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