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之时,走进位于江苏淮海科技城的徐州网易联合创新中心,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开放空间旋即映入眼帘。不论是白色书吧的文艺休闲,还是录音室内的忙碌专注,以及处处展现的网易技术赋能各行业的最新成果,都不禁让人放缓脚步,感受这里洋溢着的蓬勃朝气。

  而正是沐浴在这样的创业氛围中,入驻其中的一家家企业正茁壮生长,共同勾勒出眼前这幅春日里的美好景象。

  自2023年5月26日正式运营以来,这个由江苏淮海科技城携手网易打造的以数字文娱为核心主题的创新中心,正以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创新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徐州网易联合创新中心运营负责人毛洪臣表示,自己如今拼搏的劲头更足了,而这与创新中心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密不可分,“中心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累计孵化企业5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家,产值已突破3个亿。”

  创新中心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大的突破?

  这个问题也将毛洪臣的思绪拉回到几年前自己刚来徐州的那会儿。那时,毛洪臣心中带着些许忐忑,从定居地重庆坐了七个多小时的高铁来到了徐州,负责起创新中心的招商运营。但很多时候,许多困难都源于自己的想象。“经过对全市文娱相关企业摸排,再加上不少企业因位置资源等优势,主动找上门来,也让我们的发展信心越来越足。”毛洪臣说。

  信心从“闯”字中积累,“越闯越自信”的毛洪臣对这几年创新中心的运营服务工作有了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很有成就感”。说到这,毛洪臣列举起他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比如首批入驻企业江苏耘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儿童阅读领域创新服务,2024年营收达到4000万元,同年入规。”毛洪臣表示一楼的读书吧是公司用来对外展示的区域,几乎每周都有故事会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在二楼耘耔公司办公场地,公司副总经理李光分享起了企业的成长秘诀,简单概括,就是比别人先行一步的决心。“除了做传统的图书零售外,我们也是较早进行转型,将市场聚焦在图书内容服务尤其是绘本方面,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李光说,通过阅读分享会等方式做引流服务,企业在市场中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如今业务覆盖全国近千家B端客户及上万家庭用户。

  “作为首批入驻的企业,我们也和创新中心共同成长。”李光说,通过网易品牌持续赋能,以及政府部门良好的营商服务,让他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从引进、孵化到壮大,为越来越多企业插上逐梦翅膀……

  深耕在这座5000平方米的“创新土壤”中,成为一名“辛勤园丁”的,除了毛洪臣,还有网易产品交付方面负责人卢志强。“网易云音乐作为全国最大的原创音乐孵化平台,如何发挥网易资源优势,发行具有徐州特色的原创音乐,打造徐州城市IP,这是我们团队一直思考想做的事。”卢志强说,从他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企业以数字技术赋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心。

  去年11月,江苏淮海科技城管委会联合网易云音乐飓风工作室共同发起“赏彭城七里 悦原创音乐”徐州主题数字音乐创作活动,邀请10余位全国优秀原创音乐人齐聚徐州,历经近一个月采风创作,形成了34首不同曲风的歌曲小样,并最终选定《彭城谣》《大风起》等5首代表性歌曲正式对外发布。

  再次回顾这些歌曲的制作过程,毛洪臣表示,他带领着团队打好“配合仗”,大家都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彭城谣》词曲创作者吴姝霆是矿大毕业的学生,时隔多年,她又重新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在和她的交流中,她直言,徐州变化很大,变得更有魅力了,希望能尽己所能,让徐州文化随着音乐走向世界。”毛洪臣说。

  吴姝霆的希望,也是未来毛洪臣带领企业发展的愿景,“我们将继续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以数字加强文化协同,构建具有徐州文化强IP的数字文娱产业生态,助力徐州文化走向更远方。”

  徐州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的发展突破,成为近年来泉山区以数字经济引领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泉山南部的江苏淮海科技城,正逐步成为创新数字产业、孵化企业的重要载体。(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