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市淮阴区一处菜鸟驿站因经营高峰期堵塞居民通行引发的物业、租户与开发商三方纠纷,在该区“老管家”物业调解室的介入下成功化解。这起案例正是淮阴区司法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物业纠纷调解品牌的生动实践。

(调解现场。摄影:王月)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物业纠纷,淮阴区司法部门于今年年初在城区繁华地段组建 “老管家” 物业调解室。这支由老党员、老公证员、老司法所长、老兵和公职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和”“诚”“爱”为核心理念,依托1000余平方米的办公阵地,聚焦物业纠纷深层次矛盾,致力于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调解室成立以来,已辐射长江路街道办、王家营街道办等城区110余个社区,通过组建突击队、先锋队、巡逻队等特色队伍,深入小区一线排查隐患,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 “前沿哨所”。截至目前,累计成功调解物业纠纷110余起,有效缓解了社区治理压力。

调解现场。摄影:徐元

  在王家营街道双和社区的法治宣讲现场,“老管家”团队牵头人结合《民法典》物权编条款,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业主共有权、物业服务合同履行等热点问题,倡导“遇事找法、化解用法”的法治理念。活动中,多名居民主动报名加入调解队伍,现场气氛热烈。

  据统计,该团队已开展《民法典》物权法专题讲座20余场次,覆盖数千名社区居民。通过“走街串巷”式普法与沉浸式案例教学,不仅提升了居民依法维权意识,更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 “共建共治共享” 的和谐氛围。

  在帝景豪庭小区纠纷调解现场,区司法局联合区住建局、消防、街道、公安派出所等多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过联合研判、现场勘查、法律释明等方式,成功调和租户、开发商、物业三方矛盾。无独有偶,在幸福城小区公共空间占用纠纷中,调解室与区住建局物管科实地指导社区制定解决方案,实现 “矛盾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

  这种“多部门联动+专业化调解”模式,打破了基层治理的条块壁垒。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司法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了从纠纷排查、联合调解到跟踪回访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复杂矛盾“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为提升调解队伍专业化水平,“老管家”团队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0余次,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调解人员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 “双过硬”。同时,通过公开招募、定向吸纳等方式,持续壮大调解队伍,目前已有多名社会人士加入,形成“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人才培养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老管家’品牌在全区全域覆盖,通过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与部门协作机制,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淮阴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这一创新模式的持续深化,淮阴区正以法治之力打通基层治理 “最后一公里”,为居民幸福生活筑牢平安防线。(谷雨 时昆和 李晓玲 王月 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