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春风里,2025江阴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身着浅蓝色短袖的安姆科集团跑团颇为亮眼。“深耕江阴 携手共进”——这是领队人、安姆科集团北亚区人力资源和行政副总裁张瑞祺的“澄马”宣言,也是外资企业扎根江阴的生动注脚。
滨江赛道上,跑出城市活力,也跑出开放节奏。今年一季度,江阴实际使用外资11.91亿美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据背后,是外资项目加快落地、良性资本持续回流、产业集群持续吸附的合力展现。
作为全球包装行业巨头,安姆科在江阴的布局堪称“加速跑”:继设立3家工厂、落子亚太研发中心后,今年4月再添中国包装学院。“我今早才从上海来,坐高铁60多分钟。”4月2日,学院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上,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佘昕笑言“比参会者更早抵达”。他从交通体验说起,深入解码企业对江阴的“情有独钟”——嵌入长三角黄金腹地的区位优势,坐拥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智力引擎,完备产业链让“上午实验室构想,下午生产线验证”成为可能。这些,是安姆科,也是诸多外资企业选择江阴并持续“加码”的原因。
“参赛选手”安姆科从江阴出发、辐射全球。去年,安姆科研发中心被江苏省商务厅认定为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为我市企业外资高质量发展再添重量级样本。
同样的“重量级选手”还有全球最大的独立钢丝拉拔产品制造商贝卡尔特。从贝卡尔特首席财务官塞波·帕尔维上个月到访江阴时送上的致谢锦旗中,可以清晰感知,江阴的“长跑服务”已然沉淀为持续信任。专班服务跟踪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外籍人士来澄便利化措施,江阴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特别是在贝卡尔特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的坚定护航,正如马拉松关键时刻的一剂“能量补给”,给予企业创新突围的动力。自1992年落地江阴以来,贝卡尔特先后在澄设立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培训中心、财务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及制造基地,累计投资额超10亿欧元。
同频竞速、携手奔赴,集聚产业赛道上更多“跑友”:贝卡尔特、三井物产、新日铁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实现从金属线材到光通信领域的产业跨越;盛合晶微、星科金朋、瀚宇博德、信邦电子生根江阴,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江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突破200亿美元,投资者遍及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在去年引进14个欧美日韩外资项目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新增加拿大斯拜圣医疗科技等5个欧美日韩外资项目。
扎根江阴,在产业赛道上持续刷新PB(个人最好成绩)。总投资38亿元的长电科技晶圆级微系统集成高端制造项目将引入自动化设备,打造高水平的半导体封测工厂,项目整体预计2027年8月竣工投产,将形成年产高端先进封装芯片60亿颗的生产能力,为企业抢跑高端封测市场再“提速”。总投资84亿元的盛合晶微三维多芯片集成封装项目正加速推进,目前二工厂已投产,部分设备投入使用并持续扩产,三工厂完成主体封顶,预计年底竣工,全部投产后可形成凸块工艺加工8万片/月、三维多芯片集成封装1.6万片/月的生产能力。不仅如此,企业前不久完成的7亿美元定向融资也将陆续投入江阴。
“澄马”,是江阴对开放的坚持;而多家外资企业的积极参跑,在此刻形成回响。当城市开放基因与企业发展脉搏深度契合,“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期许,正通过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全方位服务和支持,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助力在澄外企“破风”提速。(郑钊 於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