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行动以来,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儒林实践”试点效能进一步显现,“干部下沉、数字赋能”也成为破解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一把钥匙”,实现从环境提升到民生温度的双重跃升。
干部下沉:标本兼治,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这20余处的问题根源均是外来租户,他们大部分都是环卫工人,会将捡拾到的垃圾堆放到一定量后再卖,影响周边的环境,如何从源头上破解,还需大家共同想想办法……”4月23日,在友谊村环境整治工作例会上,分管领导和机关下沉干部与村“两委”一起摸清底数、细化方案,针对共性和个性问题,讨论对策,查问题更找根源。“干部下沉后,与以往的整治行动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整治前已经做到所有的情况全了解,所有的隐患全知晓,所有的矛盾全化解。”友谊村党总支书记李源表示。
据了解,自杨庙镇组织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延续“领导班子带队、一办(中心)一村(社区)结对”的形式,106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分片包干1138处环境问题点位,通过“查问题+挖根源+破难题”组合拳,确保历史遗留的275处顽疾逐一击破。下一步,杨庙镇将首期完成四沿主干道整治任务,分步推进村组庄台整治行动,完成户厕改造、庭院治理及长效管理机制落地,后期将通过新杨村和美乡村培育,持续推进片区建设工作。
数字赋能:全程闭环,打造环境治理“最强大脑”
“日常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会第一时间通过数智杨庙进行上报。”杨庙镇农村人居环境督查小组成员表示,杨庙镇依托“数智杨庙3.0”平台,构建“天上看、地上巡、网上管”立体化监管体系,形成问题“上报—处理—督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我们也将前期梳理的环境问题点位同步录入平台数据库,按照集中攻坚期间每月重点进行分类,分步推进,全过程一体化公开。”杨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做好动态管控,杨庙镇升级“天上看”功能,实现指挥中心+无人机巡航,实时了解全域情况。在利用好数字平台的同时,杨庙镇强化“前端”,利用“心服务‘码’上办”二维码,用全镇群众的眼睛来全面扫描农村人居环境,主动发现问题,以随时扫、随手拍的形式进行监督,充分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度。
多元共治:从“站着看”到“动手干”的美丽蝶变
“既然我和村里联合打造3D工坊项目,烘干房门前环境我就包了。”近日,来自奈斯摄影智创达人95后小伙杜文弢带领着他的创业团队在新杨村稻麦烘干房前主动打造了一片花园。前期,该村也开展“花香进庭院”送花种活动,为美丽庭院示范户送去鲜花种子,以庭院“小美”助推乡村“大美”。
为了做好农户庭院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杨庙镇通过寻访“美丽庭院”,带动周围邻居主动融入,组织“美丽庭院互学互鉴”活动,集思广益收集美丽庭院“金点子”。与此同时,确定每周星期五为“村庄清洁日”,将党员、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社会自治重要力量进行整合、发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环境整治,引导群众从“站着看”到“动手干”,此外,积极开展“清洁家园齐动手 积分换礼共整治”活动,各村(社区)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积分兑换制”,通过劳动积分兑换激励群众主动维护公共环境,培养环保习惯。
如今,在杨庙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一幅“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