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剧院将迎来实验话剧《人来人往》的首演。这部由苏州本土主创团队打造的作品,以大胆的舞台实验、碎片化的叙事和都市群像视角,试图解构现代都市中的人性联结与人生百态。作为姑苏宣传文化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该剧由一级编剧周琰执笔,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苏州市滑稽剧团副团长浦雨竹导演,“三度梅”得主、苏式滑稽戏国家级传承人顾芗担任艺术总监,青年艺术家钟婉靖操刀舞美设计,将为观众呈现一场关于城市、阶层与人生意义的先锋探索。

  《人来人往》是周琰与浦雨竹继2019年《平行世界》后的第二部实验话剧合作。该剧以2013年至2025年中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为隐线,串联起10个不同阶层角色的生存片段。编剧周琰坦言,创作灵感源于居家期的思考:“当世界被按下暂停键,我们是否还要盲目攀登‘人生金字塔’?那些看似无关的普通人,或许正通过‘六度空间’紧密相连。”导演浦雨竹将作品定义为“散文诗式的都市寓言”,强调剧中没有绝对主角,“每个观众都能在碎片中照见自己”。

  该剧亮点之一,是钟婉靖设计的11块可移动灯光模块。这些形似建筑积木的装置,通过不同组合化身办公室、居民楼、城市天际线,甚至象征阶层隔阂的“隐形高墙”。更突破的是,所有场景转换均由演员在表演中完成——推拉模块的过程,既是空间重构,亦暗喻“每个普通人都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导演浦雨竹表示:“这种动态舞台对演员提出极高要求,他们需熟记21种模块组合方式,在无实物定位的舞台上构建真实感。”

  作为苏州市滑稽剧团出品的最新实验剧目,《人来人往》也是传统戏剧团体在坚守阵地之余,尝试话剧表演的又一试水之作。艺术总监顾芗表示,苏州市滑稽剧团一直以来走的就是“多面手”路线。滑稽戏演员是多面手,剧种本身也该是多面手。而实验话剧的尝试,既能锻炼演员,又能丰富剧团的剧目库,对演员成长和剧种多元化都是双赢。这次做第二部实验小话剧,既是给青年演员历练的机会,也是为市场和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艺术产品。导演浦雨竹笑称:“观众将看到滑稽戏演员意想不到的另一面——他们可以是地铁里与你擦肩而过的任何一个普通人。”

  尽管主创强调该剧“不止于地域表达”,苏州元素仍悄然渗透:剧中“方太太”的原型取材自园区最早一批房产投资者;模块舞台的留白美学暗合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哲学;而青年演员包括吴语在内的各地方言即兴片段,将成为每场演出的“隐藏彩蛋”。

  对于演出期待,主创团队拒绝定义标准答案。周琰希望观众看见“平凡人生中不灭的热忱”,浦雨竹则期待引发对“当下意义”的多元思考。顾芗总结:“若观众能在剧中照见自己,思考‘人生不易’中的坚持,便是作品的成功。”(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