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在调解员席玉峰的努力下,以“床前调解”的温情方式成功化解。

  原告是一位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一生未婚且无子女,多年来一直由侄子照料生活。一次,老人出门遛弯过马路时,与被告马某驾驶电动车右拐弯时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老人受伤,随后老人将马某诉至法院。

  诉讼中,老人虽委托侄子处理事故相关事宜,但涉及具体赔偿金额时,老人坚持要与被告面对面调解,这才出现了“床前调解”的一幕。

  来到原告家中,席玉峰依据法律标准,仔细核算双方争议的赔偿金额,精准找出原、被告在赔偿项目上的分歧点,带着“量身定制”的调解方案上门与原告沟通。

  一开始,原告对调解方案满心疑惑,激动地表示自己作为受害者,为何还要做出退让。席玉峰不慌不忙,一项一项耐心地为老人释法明理。他向老人解释,由于本案被告是个人,驾驶的电动车没有保险,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很可能面临执行不到案款的风险。当下的调解方案虽然较老人最初的主张金额稍有减少,但被告愿意当场履行赔偿义务,这样就能彻底消除后续执行的不确定性。经过席玉峰的一番劝解,老人终于放下心中的顾虑,同意了调解方案。

  随后,被告马某带着筹集好的赔偿款上门,当场转账赔付,这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彻底解决。

  这只是如皋法院道交庭“席玉峰调解工作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工作室日均受理案件6起,共调解成功235起,当场履行后撤诉的33起,着力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依法守护群众平安出行。(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