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届江苏书展在苏州举办。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许结受邀参加书展,并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近年来,您在深耕辞赋研究的同时积极投身普及工作。您认为,辞赋这种传统文学体裁在当代有何不可替代的价值?

  许结:辞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体,是典型的汉语言书写方式的体现,没有任何一种西方文体可与其对应。赋,起源于战国,繁荣于汉唐,以其“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认为赋“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及至今天,与诗、词相比,赋更擅长表现外在的物象和社会气象,彰显时代精神。赋体正是凭借这些特点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而独具特色。

  新华网:目前,辞赋的传承面临着受众相对较少、传播渠道有限等挑战。在您看来,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爱辞赋?

  许结:不可否认的是,与唐诗宋词的热度相比,赋的境况是偏冷了一些。但我们要纠正一个观念:不能凭借受众的多少来判断辞赋的价值。小众事物也有其存在意义,就像优质品种未必产量高,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正体现在对这类特殊文体的接纳上。我从不奢求辞赋有唐诗宋词的热度,我做赋的研究是希望大家热爱我们的文化,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这么美丽的文章。让赋这种体现汉字语言形式之美、代表中国人精神面貌的文体,再次走进大众生活,是很值得做的。

  新华网:辞赋正以其雄大壮阔、气象万千的风格俘获今天的读者,那么,普通读者要了解赋的话,您推荐阅读哪些书籍作为入门呢?

  许结:传统典籍里,我最推荐阅读萧统的《昭明文选》,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为了让新时代读者多了解赋体文学,我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香草美人:许结讲辞赋》,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辞赋的发展流变、体类、结构、写作技巧及其美学特征,同时对辞赋名篇作出独到的鉴赏,让普通读者也能真正读懂辞赋名作,亲近经典,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孙姝颖 李南丹 艾歆怡)